從滿覺隴順翁家山而上,有三個相距不遠的洞穴——石屋洞、水樂洞和煙霞洞,并稱“煙霞三洞”,是西湖邊最古老的洞壑之一。
名聲最響的煙霞洞,洞里的十八羅漢石刻造像非常有名,如果是晴天去,光線好,還能看到洞內的鐘乳石與石筍閃爍五色異彩,宛如煙霞。
石屋洞杭州人也不陌生,位置就在滿隴桂雨的入口處附近,庭院內遍植桂花,每年秋天,滿園子都是香噴噴的,這里也成為了杭城賞桂的勝地。
三洞中,唯有水樂洞略顯低調,很多人都沒去過。實際上,歷史上的它,也曾有過高光時刻——包括蘇東坡在內的歷代文人墨客,都曾爭相到這里游賞,并情不自禁要為它寫詩作文。如果宋代有社交平臺,水樂洞一定能登上熱門打卡景點榜單。尤其是眼下這樣“上蒸下煮”的三伏天,走進這個純天然的寶藏避暑山洞,撲面而來一陣清涼,比吹空調還要涼快。
因“洞中有水,聲如金石”
北宋“學霸”為它命名
水樂洞在南高峰西,煙霞嶺下。
洞前是一個用石磚圍起來的幽靜小院子,樹木濃蔭,門頭橫額上寫著:水樂洞。
沿著石徑走到洞前,入口處還有一個方形的泉池,里面有小魚嬉戲,跨過池上的石梁走進洞內,豁然開朗。整個洞全長約60米,一共兩處入口,中間以天然巨巖相隔。
人在洞中,確實可以聽到泉水急流的聲音,旁邊還擺有石桌和石凳,就放在最適合聽這清泠泉韻的位置,供游人歇腳聽泉。據說,如果遇上下雨天,這首天然無弦琴演奏的旋律會更加激昂動人。
這可能是杭州最有樂感的洞壑,到底是誰最早為它取的名?這個人叫鄭獬(xiè),是北宋“超級學霸”,他31歲時參加廷試,一舉高中,取得進士一甲一名的成績,被宋仁宗欽定為“忠孝狀元”。走上仕途后,鄭獬一直為官清廉、剛正不阿。北宋熙寧年間(1069年),他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從開封知府被貶到杭州任知州,心中郁悶的他跟友人來這里游玩,面對“洞中有水,聲如金石”的奇景,有感而發,于是為其命名“水樂洞”。關于命名這件事,鄭獬的好朋友汪輔之記錄了下來,就刻在洞內。
鄭獬調離杭州,去青州(今山東省青州市)任職的一年之后,杭州百姓迎來了又一位學霸“市長”——蘇東坡。
- 1
- 2
- 下一頁
- 全文閱讀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