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導專家 蔣慧芳 浙江省立同德醫院 血液科 主任醫師
很多人都有這種經歷:明明啥也沒干,怎么睡一覺起來,不知不覺中身上就多了幾處淤青?平時感覺沒磕沒碰,一脫衣服時卻發現自己身上青一塊紫一塊……一時間不禁開始擔心難道有什么“臟東西”?難道是自己偷偷半夜掐的?事實上,日常生活中碰撞的確是引起淤青最主要的原因,但也有少部分的淤青跟凝血因子、血小板異常等有關系,千萬不可掉以輕心。
為什么身上總會莫名出現淤青?
“蔣醫生,剛開始我的身體布滿了紅色的小點,到了后面逐漸演變成了大片大片的淤青,觸目驚心,這到底是怎么了?” 29歲的劉女士(化名)從半個月前開始,腳踝處就出現了奇怪的紅點,漸漸地,紅點蔓延至全身,面積逐漸擴大,變成了一塊塊瘀斑,結果她去當地醫院檢查時,竟然發現體內血小板每毫升血液中只有9000個,而正常人每毫升血液中含有血小板的數量應是10萬-30萬個。
血小板這懸殊的差距讓劉女士擔憂不已,“我不會得了什么惡疾了吧?”多方打聽下,她來到了浙江省立同德醫院血液科蔣慧芳主任醫師處尋求幫助。“患者來我們醫院時,血小板已經降到了每毫升血液中只有2000個,面對患者全身60%皮膚密集的紫癜、瘀斑,以及岌岌可危的血小板量,我們首先明確病因,同時治療出血以及預防發生重要臟器的出血行為,經過我們的聯合治療,一個星期后,劉女士的血小板量達到了144000/L,情況進一步好轉中,皮膚出血現象明顯改善。”
蔣慧芳介紹,淤青的術語叫“瘀斑”,一般是皮下出血造成的,大部分原因在于碰撞。生活中,一些不經意的磕碰,沒太注意力度的揉捏,以及各種未察覺的小傷,都可能造成皮膚毛細血管破損或破裂,當血液滲漏到周圍皮下組織中,就會形成肉眼可見的淤青。
而這種皮下出血和年齡、性別、遺傳因素都有關系:隨著年齡增長,皮膚變得越來越薄,皮下脂肪層逐漸減少,血管失去皮膚表層結構的保護,更容易發生皮下出血;相比于男性,女性由于皮膚較薄,更容易發生皮下出血,特別是四肢部位;家族遺傳也對皮下出血的發生有一定影響。
但除了磕碰,一些其他疾病也會導致皮下出血,并伴隨相關癥狀。“像劉女士就是典型的原發性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ITP),這是一種獲得性、無明確誘因、孤立性外周血小板計數減少為主要特點的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蔣慧芳表示,還有血液中的凝血因子需通過肝臟生成,當肝臟出問題時,凝血因子就會出現故障,致使身上出現淤青。如果淤血的同時還伴隨鞏膜、皮膚變黃,要注意有可能是肝臟疾病。
另外皮膚病也是需要當心的一點,比如過敏性紫癜,它是免疫應答異常引起的血管炎癥,會引起皮疹表現,如紅點、瘀斑,按壓不褪色,主要在下肢,尤其是小腿和踝關節附近。
怎么樣能快速消除淤青?
淤青這個詞,聽起來應該是青色的,但事實上我們會看到皮膚在磕碰之后有各種不同顏色的淤血,這就是因為當人體在修復破損的毛細血管時,淤血的顏色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生相應改變。
蔣慧芳解釋,在血管剛破損時,滲透出來的血液都是新鮮的,富含氧氣的血液會呈現出紅色,這個時候淤青就會是紫紅色的。之后在撞傷幾個小時之后,由于血液凝結,并且其中的氧氣慢慢流失,血液的顏色就會變暗,呈黑青色。但有時,你可能會發現淤青的初始顏色就是青色,這是因為撞傷的地方比較深,距離皮膚比較遠,從毛細血管中泄漏的血液在縱深處到皮膚表層時氧氣就已經消耗殆盡了。
之后淤青會變成綠色,當毛細血管的傷口開始愈合時,巨噬細胞會把因缺乏氧氣而死亡的紅細胞給吞噬掉。這時組成血紅蛋白的組成成分——血紅素就會被氧化成膽綠素,這是一種深綠色物質,會使淤青呈現出綠色。膽綠素會繼續代謝生成膽紅素,這會使淤青看起來偏黃,接下來黃色會越來越淺直至消失,這時候淤青也就完全好了。
雖說一般的淤青不用做任何處理,也會在兩周內消退。但如果覺得影響美觀,想快點消退,也有辦法。蔣慧芳指出,首先,抬高淤青部位。如果是腿部,可以墊高腿部使其與心臟持平,如果是上肢,應盡量抬到心臟以上的高度;其次,磕碰扭傷24小時內用薄毛巾裹住冰袋進行冰敷10分鐘,每日可重復3-6次,有助于緩解腫脹和疼痛;24小時后,腫脹已經消失,就可以對傷處進行熱敷,加速血液的流動,幫助愈合。
“當然最好的辦法還是提前防護,比如在桌角柜腳等堅硬處貼海綿泡沫,減少可能的磕碰。”專家提醒,淤青雖然常見,但是也別大意,大家如果發現自己身上無故出現很多淤青,或者淤青總是不能自行消退,一定要及時就醫,進行專業的診斷。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