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提醒:不是人人都適用,要在指導下進行
“頸椎不太舒服,去醫院‘吊’下脖子吧。”最近,年輕人中刮起了一陣“吊脖”風,將頭部放入專用吊繩中,通過牽引拉伸的方式使頸椎復位、肌肉放松。
這種酷似“頭懸梁”的治療方式為什么能緩解頸椎不適?能否在家自行操作?一起來聽聽浙江省中醫院推拿科主治中醫師梁安的建議。
神奇的“吊脖”技術究竟是什么?
除了緩解頸椎不適,它還對這些癥狀有療效
最近一個月,35歲的上班族小余(化名)被頸背部疼痛折磨得苦不堪言。“久坐加長期伏案辦公,我的肩頸部位酸痛得抬不了頭。”忍無可忍的他來到浙江省中醫院推拿科門診。
接診醫生梁安對小余進行體格檢查,未發現其有明顯的手麻、肢體不靈活等癥狀,診斷為頸背部筋膜炎。“你這個情況需要做頸椎牽引。”小余不解,“吊脖子”為什么能緩解折磨自己多時的頸背部疼痛?
梁安介紹,“吊脖子”學名叫頸椎牽引技術,是治療頸椎病的常規方法。“應用力學中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原理,通過器械或電動牽引裝置,對身體某一部位或關節施加牽拉力,使關節面發生一定的分離,周圍軟組織得到適當的牽伸,從而達到復位、固定、減輕神經根壓迫、糾正關節畸形的一種物理治療方法。”
“頸椎牽引”技術能解除肌肉痙攣,恢復韌帶、肌肉彈性,改善肩頸部血液循環,減輕椎間盤和椎間孔的壓力,減少對神經根的刺激,促進神經水腫恢復,同時還能改善生理弧度,使頸椎更健康。梁安表示,“頸椎牽引”技術對肩頸部僵硬、板滯,手臂神經麻木,寰樞關節半脫位等癥狀均有良好的緩解效果。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和工作壓力的增大,頸椎病發病年齡呈現年輕化趨勢,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像小余一樣出現肩頸不適、頸背僵硬等癥狀。而且夏季長期待在空調間內,肩頸部受到冷空氣刺激也會誘發頸椎病,尤其是有肩頸基礎疾病的患者,受涼后更易復發。“每天有70至100名患者會進行‘頸椎牽引’,大部分為青年人群,接診最小的患者有個初二學生。”梁安說。
“頸椎牽引”不建議自行操作
日常保護頸椎,牢記“三駕馬車”
“頸椎牽引”雖好,但并不是所有的頸椎疾病都適合牽引,也不建議自行進行。“網上能看到一些老年人將頭部懸掛在單杠、樹枝上,并來回擺動,這是一種非常危險的行為。因為‘頸椎牽引’技術對重量、牽引角度、時間均有要求,不恰當的操作會造成頸椎損傷。”梁安表示,牽引前醫生會對患者進行體格評估,確定是屬于適合的類型才會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進行。
頸椎作為連接大腦與身體的橋梁,日常生活中該如何保護?梁安醫生提出了以下建議:
保持正確的姿勢,適時休息
上班族、學生族因為長期伏案,容易使肩頸酸脹疼痛,建議日常坐姿要保持端正,將電腦和書本與眼睛保持平行,不要駝背;調整工作臺高度,減少屈頸時間。每隔40至60分鐘要起身活動,可以做一些拉伸、舒展運動。
增強頸椎肌肉力量
肩頸肌肉力量不足會使肌肉力量不均衡,進而導致局部肌肉緊張、僵硬,若長時間保持同一姿勢,還會造成肌肉疲勞。
增強頸椎肌肉力量有助于加強頸椎的承受力、抗壓能力,延緩受損時間。日常推薦八段錦、靠墻縮脖等鍛煉,讓頸椎更穩定。
早診早治,防范未病
早期頸椎病癥狀較輕,往往不會引起患者的重視。若任由其發展,病情會逐漸加重,可能會出現上肢無力、發麻,甚至還會連帶出現耳鳴、耳堵,雙眼發脹,頭暈惡心,行走困難等癥狀。
所以當發現自己的頸椎不舒服時,要及時至醫院就診,早發現早治療,將影響降至最低。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