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駕照4000元,買手機6000元,畢業旅行8000元,近視眼飛秒手術20000元,衣服鞋子2000元,筆記本電腦8000元,合計4萬8千元。”
近日,社交媒體上,有家長曬出“后高考賬單”,也就是家長為即將上大學的孩子付出的暑期花銷。
在一些賬單中,手機 電腦 平板 耳機占據了很大一部分,女孩可能還要再多出護膚品和彩妝的開銷,男孩會有些運動器材費用。從網友們曬出的賬單可以看出,有些賬單達五六萬,最少的也要一萬多。
面對高考結束完這個暑期的賬單,有孩子會覺得是不是消費太多,在社交媒體上發帖求助——不太敢和父母開口,但看賬單每一項感覺又必要,想知道有沒有可以省錢的辦法?
也有家長“不曬不知道,一曬嚇一跳”:不知不覺花了那么多錢。
上大學的前一個暑假,父母為孩子花了多少錢?孩子和家長對此又怎么看?
潮新聞采訪了幾位準大學生和他們的父母。
有家長覺得孩子高中三年過得挺不容易,高考考得也不錯,“這錢花得開心”;也有家長覺得應該適度消費。
普通家庭不亂花錢
仍算出三萬“后高考賬單”
金先生算了一筆賬,驚訝地發現暑假還沒結束,他即將上大學的孩子已經花了3萬多。
“我們是普通家庭,平常也不太亂花錢,但感覺暑期花銷很難省下來。”金先生家住溫州,女兒高考很爭氣,考入一所知名大學。
開學在即,金先生開始為孩子準備大學期間的“必備用品”。
“本科、研究生階段都得用電腦,最好能一步到位。”所以,金先生為女兒配置了蘋果電腦,花費一萬元左右。智能手機也是必備品,但因女兒性格大大咧咧,容易丟三落四,所以不買特別貴的智能手機,入手了一臺三千元左右的。
另外為了讓女兒在暑期仍能保持學習的動力,金先生鼓勵女兒英語學習“趁熱打鐵”,抓緊考雅思,報名費為2170元。
考雅思,又需要報一個培訓班,金先生不得不再花費一筆一萬多的培訓費。培訓機構位于市區繁華地段,18天伙食開銷,大概1000多元。
“這都一環套著一環,我覺得技多不壓身么,多學點多拿證書沒壞處,這一算才發現光為了拿雅思證書,就花了快一萬五。”金先生說,好在女兒爭氣,雅思取得7.5的高分。
雅思考完,7月底,金先生帶全家去長沙旅行。他們一路逛吃逛吃,走進博物館看文物,登橘子洲頭賞湘江夜景。盡管他并不主張大吃大喝,不買無用旅游產品,但旅游4天,長沙之行一家人“花掉了六七千”。
金先生說,自己不算“奢侈”,聽說身邊一些家長為孩子下了“血本”。“已經買了蘋果四件套,蘋果電腦、蘋果手機、蘋果ipad外,還加上蘋果手表。但我感覺太過奢侈不好,上大學也要樸素一點。”
暑期已花了三萬元,但還沒結束。
8月底,女兒要開學了,金先生算了算每個月給女兒的生活費。
“平常學校的伙食不太貴,周末,她跟同學逛一逛、吃一吃花銷會比較大,有一些社團活動可能要花錢。讀大學,一個月兩千五到三千,應該夠吧?”
關于這份暑期賬單,金先生問了周圍一圈準大學生家長,孩子的開銷情況類似:“差不多都花兩了三萬,且都買必要的東西。”
旅游、數碼、考證最花錢
有家庭只花一萬多元
一圈小范圍調查做下來,記者發現大部分開銷集中在數碼產品、旅游、矯正牙齒、駕照等,衣服、化妝品費用相對不高。
數碼、駕照、旅游老三樣,幾乎出現在所有暑期賬單上。
一些經濟不是很寬裕的家長犯了難:一個暑期掏出一大筆錢。但孩子考個大學真不容易,高考結束也需要情緒釋放,這時候不滿足他,感覺孩子會傷心。
一些有經驗的家長支招,“電腦確實是剛需,經濟狀況能承受可以買好點的;智能手機可以不買最新款;化妝品、護膚品沒必要一次買全,因為無論準備多全面,大一開學到校后還是要買很多東西,到時候還要出一筆錢,不如大學時慢慢買。”
但也有家庭例外。
溫州新橋鎮小黃的媽媽這個暑期只花了一萬多。
孩子小黃考上浙江科技大學,需要買電腦和手機。
“我說買好點,孩子說沒必要買這么貴,能用就行。”最后,電腦花費8000多,手機花費4000多。
“前期他和同學去了麗水玩,最近也要出門去玩,每次大概要500到800元,還好的。”
小黃媽媽和老公打零工,經濟上不太寬裕,“他比較懂事,暑假想出去打工,我都不讓,覺得太辛苦了。”
杭州小徐媽媽也花沒多少:“孩子一放暑假就去賺錢了,賺了三千多。給外公外婆等家里每個人都買了禮物。我們問過孩子,雖然我家是女兒,但她對衣服什么都很隨意,到現在為止就買了一只5000元不到的手機。電腦家里的還能用,等大學了再買。另外給了她三四千的自由經費,旅游也是她自己選的,和同學去了千島湖,還去了嘉興看花樣滑冰,沒花多少錢。”
有不少孩子有意識縮減無用開支,但總費用還是挺高。“已經盡力縮減衣服、化妝品的開銷了,怎么暑期還是花了那么多呀。”家住杭州城西的小劉,不知道“問題”出在哪里。
也有孩子覺得這個暑假是高中三年的結束新階段的開始:“高三是靠著‘高考結束我就要干什么’之類的期待堅持下來的,這些期待并不僅僅包含手機電腦什么的,我可能更看重的是,父母是不是真正懂我的感受。買了手機電腦平板或者出去畢業旅行,我都有仔細列消費表格,哪些錢該花哪些錢該省,其實心里都有一筆賬。”
比起純粹的物質獎勵
專家建議讓孩子擁有財商
在社交媒體上,關于上大學前一個暑期該不該給孩子花很多錢,也引起熱議。
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說,孩子邁入大學前,家長為其添置必要的設備,這是能理解的做法,“既能讓孩子感受到重視,也傳達著對孩子美好未來的期待之意。”
但需注意不能進行攀比消費,“所有父母都想給孩子最好的東西,但盡力給孩子好的生活,不等同于踮起腳把孩子養成假富人。讓孩子擁有正確消費觀和財商,是更好的教育方式。”
熊丙奇建議,暑期可以有意識地讓孩子了解真實的世界,比如帶他們去看凌晨的菜市場,看到金錢背后的汗水與勞動。
“金錢是依靠價值和勞動產生,需要不斷提升價值,才能獲得金錢。”
孩子即將邁入大學時,比起物質獎勵,家長需更重視與孩子一起規劃大學期間的目標,注意大學生活的引導規劃。
“即使進入大學,未來就業的競爭依然很激烈,需早做打算。”熊丙奇說。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