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一大批家長要技能比拼了
昨天,是杭州許多小學一年級新生報到的日子。一年級的小豆丁在爸爸媽媽們希冀的眼神中走進學校,好多學校布置得像過節一般。孩子們開始體驗上學究竟是怎樣的,如何上廁所、什么時候喝水、怎么到食堂吃飯……
有網友在橙柿互動App“教育論壇”發帖,說把娃送進校園,學校讓孩子們擊鼓開啟新篇章,其實爸爸媽媽內心也是想要敲鑼打鼓的。
昨天還有許多爸爸媽媽開始了新學期包書皮的宏大工程。一本本課本排好、包好,再認認真真地寫上孩子的名字,蘊含的是一份份希望。
昨天包二寶的,今天包大寶的
包書皮工程上線
昨天下午1點多,有媽媽在朋友圈曬出了孩子正在包書皮的照片。
兒子趙羽辰開學上小學三年級,昨天上午開學報到,中午帶回家了十幾本新書,“有經驗了,我老早下單買好了書皮,以前都是我幫他包,今年我想偷個懶,讓他試試自己包。”
他們用的是那種自粘式書皮。她說,一開始孩子包得不太平整,包一本書要十幾分鐘,慢慢就快起來,花了一個多小時把書都包完了,雖然還是會有一點點皺巴巴,但也不打算返工了,“孩子樂在其中,我也輕松了。班主任還點贊了我的朋友圈,夸孩子能干,孩子更高興了。”
不過,昨天領到新書的大部分是一年級新生,都還是需要家長幫忙包書皮的,還有家長說新生入學的儀式感要拉滿,開始要學起包書皮技能了:“書皮是我包,但要讓女兒全程陪同,感受這個過程。”
一位二胎媽媽說,昨天是二寶新生入學,為兩個孩子準備了30張書皮,“今天包二寶的書,明天包大寶的書,預計包書皮時間2小時起步。”
她說,自己的包書皮技術還是不太過關,不能像同學媽媽那樣包得那么平整,“別人包得像剝了殼的雞蛋那樣光滑,我包得像菠蘿皮一樣坑坑洼洼的,包了兩年了,還是要5分鐘一本。”
拱宸橋小學
昨天一早,杭州市拱宸橋小學和永正實驗學校都來了一群可愛的“小書童”,這些都是一年級新生,大家身穿漢服,參加了一場特色的入泮禮。
班主任老師為每位新生點砂開智。最讓大家開心的是,每人領到一份福袋,里面裝得滿滿的,有“狀元糕”,祝福孩子學業有成;“糖果”寓意學習是甜蜜的;“鉛筆、橡皮”作為文具,開啟學習之旅;“書簽”上寫有讀書名言,勸誡孩子認真學習;“紅豆”代表深厚的師生情。永正實驗學校的孩子們回到教室后,還跟隨老師學習“永”字八法,體驗古法拓印,為自己拓印一份“永”字作品。
江南實驗學校
前天和昨天,江南實驗學校開始為期兩天的適應性訓練,幫助新生平穩進入小學生活。
喝水習慣教育環節,老師們示范如何在飲水機上打水,孩子們學會了在規定的時間內有序地喝水,為未來的成長積蓄力量。
如廁教育環節,老師們耐心講解了衛生間的位置和上廁所的注意事項,并示范了正確的洗手方法,孩子們認真聆聽,并學習模仿。
排隊練習環節,在老師們的引導下,孩子們學會了如何有序排隊、保持隊列整齊,也能做到耐心等待、依次進行,為日后的集體生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錢江外國語實驗學校
杭州市錢江外國語實驗學校的新校區——江河匯校區正式啟用,學校三四五年級的學生今后將在這里學習,并以一堂博物館研學課開啟了新學期的第一課。課上,學生代表化身為博物館文化“講解員”,用中英文雙語向同學們進行了暑期博物館研學之旅的演講和影像展示。
學校研學課程研發團隊發布了“博物館奇遇記”的研學手冊和自制研學路線圖。研發團隊的主要成員辰穎同學介紹,此次研學課程精心挑選了四所與運河息息相關的博物館,包括中國京杭大運河博物館、杭州海塘遺址博物館、杭州博物館以及中國水利博物館,旨在通過實地探訪,讓同學們深入了解杭州的水文歷史與文化底蘊。
- 1
- 2
- 下一頁
- 全文閱讀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