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的一次演示交易中,來自智能合約操作系統比特幣(BOS)的開發人員聲稱,成功實現了一筆從比特幣錢包到卡達諾錢包并返回的轉賬,且全程未依賴傳統的跨鏈橋基礎設施。這一技術被宣傳為首個“無橋跨鏈轉移”。
BOS的聯合創始人兼核心貢獻者Edan Yago表示:“加密用戶不使用現有功能以外的BTC,并不是因為他們重視簡單性,而是因為他們沒有其他選擇。”他向解密雜志解釋道。
相比以太坊和索拉納,Yago指出,盡管比特幣是“最有價值的加密資產”,但其作為可編程層的利用率卻較低,因為“用戶無法對其做太多事情。”
Yago聲稱,通過比特幣操作系統的創新,這些限制得以解決,從而開啟了“無數可能性”。他形容這是“互聯網貨幣,但現在有了更多魔法。”
從比特幣到卡達諾再返回
比特幣共享了周日的OnChain交易記錄,并向解密展示了一次從比特幣到卡達諾的往返旅程,該過程涉及多個步驟。
首先,1 BTC被鎖定、包裝并鑄造“直接在比特幣區塊鏈上”,然后轉換為XBTC——一種由BOS開發的全新、完全可編程的代幣。該代幣包含了原始比特幣存在及價值的加密證明。
包裝完成后,XBTC代幣隨后進入卡達諾網絡,首先到達混合比特幣和卡達諾L2中的圣迪亞爾協議錢包。
接著,代幣被轉移到另一個錢包供柄,這是卡達諾的一種鏈上身份解決方案。最后,代幣返回比特幣網絡,被銷毀并解鎖為常規比特幣,完成整個旅程。
值得注意的是,與傳統的包裹比特幣不同,比特幣操作系統采用了零知識證明技術,而非托管安排。
互操作性挑戰
盡管取得了這些成就,關于擴展比特幣可編程層的爭議仍使社區對下一步行動產生分歧。一些人擔憂這可能會將比特幣“變成一文不值的山寨幣”。
然而,對于比特幣而言,這次最新的演示解決了加密互操作性中的持續挑戰。傳統的跨鏈橋已被證明容易受到黑客攻擊,自2022年以來,因跨鏈橋漏洞造成的損失已超過20億美元。
比特幣操作系統采用零知識證明技術,特別是他們的BITSNARK驗證協議,在去年已在比特幣主網上得到了驗證。
今年3月開源的Bitsnark,推動了這一新演示的實現,展示了比特幣如何在“保持安全性的同時增加更多功能”。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