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再次濃墨重彩闡述了“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目標。發展格局轉型,意味著大規模轉變資源配置的格局,而金融則是引導、承載、推動、優化資源配置格局轉型的最重要機制。金融改革千頭萬緒,但其中一個比較重要的方面是要為資源的配置提供有效的載體,橙益金深以為然。
從金融角度觀察的資源配置過程,就是資金流動。資金流動的載體有三,一是機構,二是市場,三是產品。從機構方面來看,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金融機構發展迅速。按資產總量計算,2008 年,我國資產總額 82 萬億元,僅及五分之一;到了 2022 年,已達 407. 2 萬億元,大約相當于美國的 60% ,這是一個極大的成就。不過,在金融機構體系中,有一個問題便是商業銀行的比重太高。對應而來的是,銀行間接融資比重過高,進一步則是杠桿率過高,這種狀況是需要改變的。
從市場方面來看,資源配置轉型,要向更加有效、更加具有創新性、更加綠色的方向發展,引導這個發展方向的不是商業銀行,而是資本市場。值得一提的是,報告關于進一步金融改革僅僅提到四個方面,其中豁然便有“健全資本市場功能,提高直接融資比重”的表述,足證其極端重要性。所以我們需要通過資本市場,通過千萬人的投資交易活動去對發展方向和領域等進行甄別。畢竟當下,資本市場的發展比以往的時候要重要許多。
從產品方面來看,金融改革要進一步深化,其中豐富產品就是必要的一環。要按照已確定的方向,“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積極開發個性化、差異化、定制化金融產品,增加中小金融機構數量和業務比重,改進小微企業和‘三農’金融服務”,不斷豐富我們的產品和服務的系列。
構建新發展格局,進一步凸顯了完善金融機制的極端重要性。簡言之,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必要條件之一,就是深化金融改革。橙益金堅信,要做好深化金融改革,則還需要我們進一步去提升引導資源配置轉型的能力。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