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種 ETH 空投策略
如果你持有 ETH,那么不妨在 DeFi 中加以利用。
目前,有許多優質的 ETH 空投機會,可能會帶來可觀的收益。
盡管在 dApp 中存入 100 美元并獲得 1000 美元空投的日子已經過去,但依然可以通過 ETH 獲得較高的雙位數年化收益率。
今天,我將分享我認為最值得關注的三個 ETH 空投策略。
讓我們一探究竟。
1. Mantle Karak
Mantle 是以太坊第二層網絡中資金儲備最雄厚的項目,同時也是快速增長的 ETH 流動質押協議mETH Protocol的開發者。
已確認 mETH 的持有者將會從 mETH 協議中收到空投獎勵。
以下是我獲取空投的策略:
- 訪問 Mantle 的 Methamorphosis 空投活動頁面,連接錢包以參與積分計劃
- 點擊「Gather mETH」按鈕后,質押 ETH 并進行跨鏈操作
- 然后,將獲得的 mETH 存入 Karak Karak 是第三大重質押協議,通過在 Mantle L2 上的 Karak 存入 mETH,你也可以同時獲得 Karak 的空投獎勵。
我喜歡這個策略的原因如下:
- 通過這個策略,你可以同時獲得 mETH Protocol 和 Karak 的空投獎勵
- 在 9 月 4 日至 10 月 2 日期間,將 ETH 質押并跨鏈至 Mantle 的用戶,還能額外分享 1,800,000 枚 $COOK 代幣
- Karak 的 mETH 池提供 2 倍的 Karak 積分加成 另外,我特別欣賞 Mantle 從一開始就明確表示,他們的首次空投活動總共只會持續 100 天。
2. Fluid EtherFi
Fluid是由 Instadapp 開發的創新型 DeFi 協議,而 Symbiotic 是第二大重質押協議。
通過使用 Fluid,你可以利用高達 11 倍的杠桿來獲取 Symbiotic 的積分。
策略如下:
- 在 EtherFi 上將 wETH 重新質押,換取 weETHs,這是 EtherFi 為 Symbiotic 提供的流動性重質押 Token
- 將 weETHs 存入 Fluid 的 weETHs/wstETH 金庫中
- (可選)在 Fluid 上借入 wstETH,并將其兌換為 weETHs,以增加杠桿——將你的積分杠桿提高至 11 倍
我喜歡這個策略的原因如下:
- 在 Fluid 上存入 weETHs,你可以同時獲得 3.5 倍的 EtherFi 積分、1 倍的 Symbiotic 積分、3 倍的 Veda 積分和 1 倍的 Zircuit 積分
- Fluid 提供了業內最高的清算閾值 如果你用 weETHs 作為抵押借入 wstETH,一定要注意不要被清算。不過,Fluid 的一個優勢是其清算罰款非常低。 即便只是簡單地將 weETHs 存入 Fluid 也是有價值的,因為你可以同時獲取 4 種空投獎勵。
3. Kelp DAO Pendle
Kelp DAO是最大的無 Token ETH 流動性重質押協議之一,而 Pendle 是最受歡迎的收益交易協議。
最近,Kelp DAO 推出了 Airdrop Gain Vault,這是一款能夠自動在各種 L2 和 DeFi 協議中獲取空投的產品。
策略如下:
- 訪問 Kelp DAO 的官方網站
- 點擊「立即重質押」,然后在左上角選擇「Gain」
- 將 ETH 或 rsETH 存入 Kelp 的 Gain Vault,以獲取 agETH
- (可選)將 agETH 提供給 Pendle 的 agETH 池,以獲取額外的收益
在你存入 ETH 后,Kelp 的 Gain Vault 會自動將你的資產分配到多個無 Token 的以太坊 L2 和其他協議中。
我喜歡這個策略的原因如下:
- Gain Vault 的費用相對較低,每年僅收取 2% 的費用
- 存入 Kelp 的 Gain Vault 后,你會得到 agETH,這是一種可以在 DeFi 中使用的憑證 Token 雖然目前 agETH 的應用場景還不多,但 Kelp 團隊預計很快會宣布多個新的 DeFi 集成。 希望這些空投機會能引起你的興趣! 正如我在本期開頭提到的,空投不再是快速致富的途徑,因為參與者的數量已經大幅增加。 但在我看來,參與空投仍然是獲得額外收益的不錯選擇。
鏈上 Alpha
目前,比特幣(BTC)交易所的存款地址數量已降至自 2016 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來源:cryptoquant.com
這表明,目前愿意將比特幣(BTC)轉入交易所進行出售的人非常少。
因此,中心化交易所的 BTC 持有量也一直在下降,我認為這是一種積極的信號。
如上圖所示,在 2021 年牛市的高峰期,活躍的 BTC 交易所存款地址數量幾乎是現在的 20 倍!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