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報道,9 月 27 日,據《星島日報》報道,香港黃大仙警區刑事部于 9 月 19 日至 26 日期間進行代號「聯斗」執法行動,行動中成功瓦解一個專門利用加密貨幣洗黑錢的本地集團,拘捕 25 人,至少涉及 39 宗騙案,騙款逾 700 萬元。警方黃大仙警區刑事部高級督察麥寧峰講述案情時表示,被捕 25 人,18 男 7 女,年齡介乎 19 至 65 歲,報稱職業有地盤工、侍應或者無業等。被捕人包括一名集團主腦、三名骨干成員以及 21 名傀儡戶口持有人,分別涉嫌「以欺騙手段取得財產」及「洗黑錢」罪。在集團首腦的處所,檢取超過 20 部電子設備,亦都檢取兩個相信與案有關案件的加密貨幣冷錢包。通過深入分析,警方發現本地加密貨幣洗錢集團,涉及全港最少 39 宗詐騙案。集團由 2023 年 5 月開始營運,利用傀儡資料同時開設銀行戶口及加密貨幣交易所戶口。骨干成員分工明細,透過不同種類詐騙騙取受害人,將錢存入指定傀儡銀行戶口之后,部分骨干成員隨即用同一個傀儡資料開設的交易所戶口進行用戶交易 (即 P2P 買賣),利用犯罪得益去購買加密貨幣。其后,另外的骨干成員則將「洗白」的加密貨幣,透過同一個平臺或者冷錢包,轉移去集團主腦的交易所戶口。除此之外,警方發現該個集團在交易所平臺開設的戶口都以空殼公司開設,進一步隱藏身份。該種「錢入幣出」、并且利用空殼公司隱藏身份的洗錢方法,為警方調查帶來一定挑戰。督察溫文健補充,涉案集團涉及 39 宗詐騙案中,主要為網上投資騙案、網上求職騙案以及假客服騙案。受害人一共有 39 人,23 男 16 女,年齡介乎 19 至 72 歲,職業有文員、學生及家庭主婦等。損失金額總額超過 700 萬港元,而單一損失金額由港幣 3000 元至港幣 160 萬不等。損失金額最大一宗為網上投資騙案,事主是一名 38 歲女售貨員,她在社交平臺認識騙徒,其后被誘騙于虛假網站投資聲稱比其他平臺有更高回報的加密貨幣。女事主信以為真,其后在一個月內,共 11 次轉帳近港幣 160 萬到騙徒 9 個指定銀行戶口,其后女事主多次嘗試出金失敗,最終報警求助。有關詐騙手法,正是「訛稱涉及加密貨幣」的騙案手法。另外,間中亦有報導指犯罪集團開設虛假的虛擬貨幣兌換店,聲稱有優惠利益買賣加密貨幣,誘使受害人以大量現金交易,實際是將受害人的現金盜竊。所以,進行虛擬資產投資或交易時,應先到證監會網站核實相關平臺是否已獲發牌,選用有信譽的交易平臺,如選取實體店鋪,亦要選可靠的店鋪,例如店鋪是否每日營業及其評價等。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