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網訊(廈門日報記者 譚心怡 通訊員 海法宣)“對方已經看過你的資料,很滿意。”“相親見面前需交押金和介紹服務費,事成之后可全額退回。”……巧舌如簧的“紅娘”,讓你以為遇到了真命天子,其實是落入了騙子精心編排的“情感圈套”。海滄法院近日發布一起以網絡婚介為幌子、實則實施詐騙的案件,提醒市民注意。
2023年9月起,女子張某(化名)在網上扮起“紅娘”,盯上婚戀市場中的單身男女。在社交平臺上,張某發布“介紹對象”的廣告,吸引有需求的用戶添加QQ號。進入私聊后,她“一人分飾多角”:先是扮起了“紅娘”,收取介紹費、押金、見面費等,再冒充相親對象與受害者聊得火熱,甚至還偽裝成“平臺客服人員”繼續行騙……
一年多來,共有8人陸續被騙,累計金額達23萬余元。最終,這場甜言蜜語編織的騙局被揭穿。
法院經審理認為,張某以非法占有為目的,虛構婚介服務和人物身份,利用網絡騙取多人錢款達23萬余元,數額巨大,構成詐騙罪;多次實施詐騙,情節惡劣,酌情從重處罰。
綜上,法院一審判處張某有期徒刑四年七個月;責令其全額退賠8名受害人損失共計23萬余元,并處罰金4萬元。
【法官說法】
承辦該案的法官表示,網絡紅娘詐騙是以婚介服務為幌子,通過虛構身份、情感誘導等手段騙取財物的犯罪行為,主要有虛假紅娘中介詐騙、紅娘分飾兩角詐騙、職業騙婚團伙詐騙三個類型。
本案的犯罪模式系被告人假扮紅娘、相親對象、客服等身份,以各種理由向被害人收取費用。提醒大家應樹立清醒的婚戀觀、交友觀,理性選擇婚介機構,增強防范意識,避免上當受騙。有關部門也應加強對市面上婚介平臺的監管,發現違法犯罪行為及時懲處。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