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瑛 浙江中醫藥大學
數智時代講好中醫藥故事情感敘事是傳承與發展中醫藥文化的重要抓手。數智時代講好中醫藥故事情感敘事,應挖掘、整合與創新中醫藥文化資源,以情感為紐帶,構建多元化、真實可信且富有感染力的中醫藥故事情感敘事體系。從精準定位圈群、因圈施策傳播以及疏通圈群淤結三個方面,拓寬講好中醫藥故事情感敘事的傳播渠道,促進中醫藥故事傳播。
一、數智時代講好中醫藥故事情感敘事的演變樣態
(一)情感敘事內容:從傳統典籍到資源異質多元
中醫典籍是中醫藥故事情感敘事的重要載體,從《黃帝內經》的養生理念,到《本草綱目》的草藥傳奇,再到《傷寒雜病論》的臨證經驗,中醫典籍以獨特的情感敘事方式,傳遞著中醫藥文化“仁和精誠”的價值觀念。數智時代講好中醫藥故事情感敘事內容,要借助數字技術深入網絡虛擬場域,挖掘并整合各類異質化的敘事資源,涵蓋廣泛的中醫藥歷史典故、臨床案例,融入現代人對中醫藥的理解和體驗,形成多元的敘事內容。
(二)情感敘事主體:從師徒傳承到社會廣泛參與
師徒傳承是情感敘事的核心主體模式。過去,師父通過言傳身教,將自己的行醫經驗、醫德醫風以及對中醫藥的深厚情感傳遞給徒弟。數智時代,敘事主體不再局限于師父與徒弟,而是包括中醫藥專家、學者、患者、媒體工作者以及廣大網民等多元主體。主體可以從各自的視角,用自己的方式講述中醫藥故事。
(三)情感敘事場域:從實體診療到線上線下融合
中醫藥故事情感敘事過去主要發生在實體診療環境中。醫生與患者面對面交流,通過望、聞、問、切等診療手段,為中醫藥故事的情感敘事提供真實的場景。當前,實體診療環境難以滿足日益增長的中醫藥文化需求。數智時代,醫生、患者以及中醫藥愛好者可以在網絡平臺上分享自己的中醫藥故事、經驗和感受,形成良好的互動。
二、數智時代講好中醫藥故事情感敘事的應用優勢
(一)情感敘事能構建文化共鳴,深化價值認同
數智技術可以精準捕捉受眾情感需求,借助短視頻平臺,將中醫藥“天人合一”的哲學智慧與“大醫精誠”的文化觀轉化為具象化的故事場景。用AI還原《本草綱目》作者李時珍跋山涉水的采藥歷程,或以動畫演繹張仲景《傷寒雜病論》中“醫者仁心”的典故,使抽象理論轉化為可感知的情感體驗。這種敘事方式能跨越年齡與知識壁壘,讓年輕群體在共情中理解中醫藥“治未病”的預防智慧,在文化認同中建立健康觀念的代際傳承。
(二)情感敘事可激活數據溫度,重塑傳播范式
依托大數據分析,中醫藥故事情感敘事可以挖掘中醫藥古籍中的情感符號與現代人健康焦慮的契合點。針對職場人群的亞健康問題,通過算法推薦藥食同源的養生故事,將枸杞、黃芪等藥材的溫補特性與“都市慢生活”的情感訴求相結合。借助虛擬偶像講述中醫世家的傳承故事,或開發中藥擬人化互動游戲,使數據驅動的精準傳播兼具人文溫度,促進中醫藥科學敘事與文化敘事融合發展。
(三)情感敘事能賦能產業破圈,拓展價值邊界
在元宇宙空間構建中醫藥數字孿生場景,用戶可通過VR設備體驗“望聞問切”的診療過程,或在數字藏品中收藏經典名方背后的文化密碼,既強化用戶參與感,又將中醫藥從醫療領域延伸至文旅、文創等產業。將《黃帝內經》養生哲學轉化為療愈音樂會,或以中藥炮制工藝開發解謎游戲,使情感敘事成為中醫藥產業創新的催化劑。
三、數智時代講好中醫藥故事情感敘事的傳播渠道
(一)精準定位圈群,構建情感共識平臺
數字圈群成為公眾信息交流、情感共鳴的重要場所。中醫藥故事情感敘事要精準定位各類數字圈群,根據健康養生、中醫愛好者等構建情感共識平臺。深入調研各類圈群的特點、興趣點及情感需求,理解圈群成員所形成的共識和通感。探尋圈群成員的共同點,開展中醫養生知識、經典醫案解讀活動,找到中醫藥故事情感敘事的發力點。利用圈群內的共識,選擇符合圈群特性的中醫藥故事情感敘事內容,通過短視頻、直播等形式,以生動、有趣的方式呈現中醫藥文化的魅力。
(二)因圈施策傳播,喚起情感共鳴
不同數字圈群具有不同的興趣點和觸發點,中醫藥故事情感敘事需因圈施策,定制情感策略,講述個性化情感故事,以實現精準傳播。一方面,要分析各類圈群的特征,根據年齡、性別以及職業,了解圈群成員的情感偏好和接受習慣。另一方面,根據圈群特點,選擇適合的情感敘事內容和敘事風格,針對年輕群體,可采用輕松幽默的敘事方式,結合現代流行元素,使中醫藥故事更加貼近年輕人的生活。
(三)疏通圈群淤結,增強情感認同
疏通中醫藥故事數字圈群中的淤結,增強圈群成員對中醫藥文化的情感認同。找到圈群的堵點、淤點,耐心解答、深入交流,消除圈群成員的疑慮。展開柔性遞進的情感互動,組織線上線下的中醫藥文化體驗活動,讓圈群成員親身體驗中醫藥的魅力。鼓勵圈群成員之間進行交流與分享,形成中醫藥文化傳播的良好氛圍。
作者簡介:
王瑛,女,漢族,1998年生,江西撫州人,浙江中醫藥大學在讀碩士。
基金項目:
浙江省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計劃(新苗人才計劃)項目“浙里‘長護’:杭州市長期護理保險實施情況的現狀及優化策略研究”。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