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周,各地高考成績將陸續公布。眼下,強基計劃試點高校校考陸續進行。
6月17日下午15:00,浙江大學2025年強基計劃招生選拔測試在浙大紫金港校區開考。近4000名高考考生來到浙江大學,參加校考筆試,學校將根據筆試成績確定校考面試的入圍名單。
強基計劃目前在我國39所雙一流高校試點,主要面向數學、物理、化學、生物、 歷史、哲學、古文字學、生物育種等基礎學科和國家重大戰略領域相關專業招生。
今年是“強基計劃”實行的第六個年頭,理工類基礎學科仍是主要招生學科。不過,今年強基計劃招生選拔出現了一個重要變化,就是部分高校在學科設置方面進行了調整,新增了諸多前沿與交叉學科專業。北航、北理工、大連理工大學、華南理工大學、中國海洋大學、南京大學、電子科技大學等多所高校強基計劃招生專業擴容,新增高精尖王牌專業。
例如,北京理工大學強基計劃有3個新增專業,機器人工程(數學智能科學方向)、微電子科學與工程(物理電子科學方向)、高分子材料與工程。應用物理學新增集成電路與電子學院培養方案等。
今年南京大學強基計劃招生新增智能科學、電子科學兩個培養方向。根據南大網站,南京大學本科招生辦公室主任陳琳介紹,智能科學聚焦國家戰略需要的智能科學領域,培養能解決智能科學領域復雜問題的基礎研究人才;電子科學聚焦信息材料與信息器件、電路與系統、電子系統設計及其自動化等相關領域,培養服務國家戰略性、基礎性與先導性產業的基礎研究人才。
電子科技大學新增信息與計算科學與數理基礎科學兩個專業,分別依托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和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學院培養。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對第一財經分析,強基計劃實施以來,一直處于根據實施狀況調整的過程,包括報名以及專業方向、是不是選擇連續培養等。要真正實現強基計劃的目標,就要讓高校和考生之間形成相互選擇、相互互動、相互認可,最終共同的去實現目標,才有可能更有效地實現強基目標。
儲朝暉分析,從招生專業調整,有利于提高項目實施效果。強基計劃的“基”,內涵包括基礎學科,也包括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需求。從這個角度看,強基招生專業的適當調整順應了社會與考生的需求。同時也要及時地評估調整的效果,才能把這個計劃實施得更好。
在專家看來,強基計劃的轉段、轉專業、進出機制仍需要進一步完善優化。
南京大學教育研究院教授余秀蘭、南京大學教育研究院博士生朱德玲撰文分析稱,專業興趣是拔尖創新人才成長的重要基礎動力,但強基生不僅有可能由于功利性報考而缺乏專業興趣,也有可能在學習過程中喪失興趣。
余秀蘭、朱德玲的文章稱,要完善動態分流機制,減少對發展的限制。在轉入轉出方面,也需要探索更多靈活機制。比如,允許轉入學校其他相關強基專業;放寬二次選拔的限制,吸收對于基礎學科有濃厚興趣且有學術潛力的學生;探索強基生的跨校轉段等方式,為強基生提供更加包容的成長環境。
幫企客致力于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財經資訊,想了解更多行業動態,歡迎關注本站。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