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丙類目錄的談判和落地進展備受創新藥業界關注。
根據國家醫保局釋放的最新消息:該目錄將由國家醫保局組織制定,丙類目錄與醫保目錄同時申報,同步調整,程序基本一致,商業保險公司將充分參與丙類目錄的價格談判等環節,商保專家對于一款藥品能否進入該目錄具有重要的決策權。
7月1日,國家醫保局和國家衛生健康委聯合發布《支持創新藥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措施”),從支持創新藥研發、多元支付、臨床應用和藥品“出海”等方面提出16條具體舉措。
若干措施提出,支持創新藥進入基本醫保藥品目錄和商業健康保險創新藥品目錄,增設商業健康保險創新藥品目錄(以下簡稱商保創新藥目錄)。商保創新藥目錄重點納入創新程度高、臨床價值大、患者獲益顯著且超出基本醫保保障范圍的創新藥,推薦商業健康保險和醫療互助等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參考使用。
第一財經了解到,這里的商保創新藥目錄,也即國家醫保局曾在今年年初提到的“丙類目錄”。
國家醫保局醫藥管理司司長黃心宇在同日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提出,對商保創新藥目錄實施“三除外支持”,即(目錄內藥品)不計入基本醫保自費率指標,不納入集采中選可替代品種監測范疇,符合條件的病例可以不納入按病種付費范圍。此外,國家醫保局還提出,對商保創新藥目錄“探索更嚴格的價格保密機制”,以助力創新藥出海。
同日,國家醫保局還就《2025年國家基本醫療保險、生育保險和工傷保險藥品目錄及商業健康保險創新藥品目錄調整工作方案》等相關文件公開征求意見。相關文件進一步明確,商保創新藥將于7月開始申報,9-10月進入談判/競價/價格協商階段。
受消息影響,7月1日,創新藥板塊午后持續走強,昂利康(0029400.SZ)、塞力醫療(?603716.SH)?、貴州百靈??( 002424.SZ)等多股漲停,科興制藥(?688136.SH)?、悅康藥業(688658.SH)、舒泰神(300204.SZ)等漲幅居前。
企業可同時申報基本醫保目錄和商保創新藥目錄
今年4月,商保創新藥目錄未按國家醫保局此前公開的規劃安排,如期開展藥品申報。隨著2025年醫保“國談”臨近,關于商保創新藥目錄何時申報,是否能如期與醫保目錄同時進行,價格如何談判,保司、金融監管部門等有關主體的參與度等話題,業界觀點紛紜。
隨著若干措施發布,上述業界關注的問題也得到了回應。
“從制定程序上看,商保創新藥目錄由國家醫保局組織制定,我們將充分發揮醫保目錄調整的專家優勢,減輕企業多頭申報的事務性負擔。”黃心宇在解讀若干措施時說。
和基本醫保目錄類似,商保創新藥目錄也采取企業自主申報的形式。黃心宇說,商保創新藥目錄將與醫保目錄同時申報,同步調整,程序基本一致,企業可以自主申報納入醫保藥品目錄,或者商保創新藥目錄,也可以同時申報兩者。
一些業界人士對該目錄的落地效果持審慎態度。醫療戰略咨詢公司Latitude Health創始人趙衡在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表示,作為保險行業的監管部門,金融監管總局并沒有“現身”在該若干措施之中,這會一定程度上影響到該目錄的約束力和保司參與的積極性。如果保司參與度有限,價格談判推進或會面臨阻力。當前,商保創新藥目錄與健康險行業的具體銜接點可能會集中在惠民保產品中。
一名接近國家醫保局的業界人士對第一財經表示,不同于以“保基本”“全覆蓋”為特征的基本醫保目錄,商保創新藥目錄的調整會充分尊重和體現保險公司市場主體地位。如果商保創新藥目錄的價格談判對于市場價格起到較大影響,反而違背了“支持創新藥發展”的初衷。也因此,該目錄在制訂中特別強調了協商機制和嚴格的價格保密機制。此外,由國家醫保局牽頭組織該目錄制定,可以幫助保司與藥企形成“多對一”的談判渠道,進而有望增大創新藥的降價空間,并在保司間形成一致的談判價格。
黃心宇也提到,在商保創新藥目錄的方案制定、專家評審、價格協商等環節,保險公司、行業專家將充分參與,商保專家對藥品能否進入目錄及價格協商有重要決策權。初期穩妥起步,后續將根據醫藥技術發展、臨床需求變化、商業健康保險發展等因素實行動態調整。
與此同時,黃心宇表示,接下來,將發揮基本醫保在數據、專家、管理、政策等方面的優勢,為商業健康保險提供公共服務,整合基本醫保和商業健康保險的資金,形成共同保障人民群眾健康的合力,也為創新藥的發展提供更加充足的經濟支撐。
厘清基本醫保和商保對創新藥的保障界限
安盛天平財產保險有限公司首席健康險業務官丁侃在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表示,隨著若干措施出臺,基本醫保和商保在功能定位上將更加互補,各自對創新藥的保障邊界將更加明確。
具體來說,丁侃認為,基本醫保目錄應堅持“保基本”定位,納入臨床必需、基金可承受的創新藥,通過動態調整機制優化覆蓋范圍;而商保創新藥目錄應聚焦超出基本醫保保障范圍的創新藥,重點納入創新程度高、臨床價值顯著但費用較高的品種,為商業健康保險提供報銷依據,滿足多元化群眾的需求。
根據若干措施,“增設商業健康保險創新藥品目錄”旨在適應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發展需要。與此同時,鼓勵商業健康保險公司通過創新藥投資基金等多種方式,為創新藥研發提供穩定的長期投資。
“這有力支持創新藥產業創新。” 中國醫療保障協會中醫中藥委員會委員、中國抗癌協會第一屆醫保價格專業委員會委員田浩伶在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提到,若干措施將引導多元支付,鼓勵商業保險通過創新藥投資基金等多方式,培育“耐心資本”,可以形成“基本醫保保基本、商保銜接高端需求”。
在基本醫保方面,根據若干措施,國家醫保局將進一步“健全基本醫保藥品目錄動態調整機制”,在堅持“保基本”的基礎上,按程序將符合條件的創新藥納入醫保目錄。
國家醫保局最新數據顯示,2018年以來,經過7輪調整,累計有149種創新藥(主要是1類創新藥)被納入基本醫保目錄,占新增醫保目錄的17%。截至今年5月底,談判藥品的醫保基金支出達到了4100億元,帶動藥品銷售額超過6000億元。僅2024年一年,醫保目錄里的協議期內談判藥銷售額就超過了1000億元。
國家醫保局醫保中心副主任王國棟表示,在支持創新藥方面,基本醫保給到了“真金白銀的支持。”接下來,為促進我國醫藥產業發展,避免內卷式的競爭,醫保部門將進一步“真支持創新,支持真創新,支持差異化的創新”。
為此,“創新藥醫保支付標準”有望進一步優化。若干措施提出三點內容:其一,充分運用藥物經濟學、衛生技術評估等技術方法,綜合考慮醫保基金承受能力、臨床需求、患者獲益、市場競爭、研發投入等因素,由醫保部門與創新藥企業談判形成與中國國情和市場地位相匹配、符合藥品臨床價值的醫保支付標準;
其二,提高醫保談判測算專業化能力水平,完善測算方法,更好體現藥品的臨床價值;
其三,優化續約規則。允許醫保目錄內創新藥在銷售超出預期、增加適應證等觸發降價的情況下,通過談判合理調整醫保支付標準,可不高于簡易續約規定的降幅,穩定企業預期。醫藥企業向非醫保定點醫藥機構供應藥品不受醫保支付標準限制。
支持創新藥企出海
根據官方數據,2018~2024年,我國一類創新藥獲批數量呈明顯的上升趨勢。其中,2024年我國一類新藥的獲批數量達到48種,是2018年獲批數量的5倍以上。而今年上半年,已有接近40種新藥獲批。
隨著創新藥研發的“井噴效應”顯現,國產創新藥“出海”勢頭日益強勁。近期以來,本土創新藥企對外授權交易顯著增長,一些已經商業化的創新藥在海外銷售也持續放量。“2024年中國藥企完成了超過90筆的海外授權,交易總金額超過了500億美元。”國家醫保局價采中心副主任王小寧說。
另據市場機構統計,自2025年起,中國醫藥行業的企業并購與合作交易(BD)總額已突破500億美元。今年五月,至少有六家本土創新型藥企公布了BD交易訂單,其中多數涉及中外企業的跨國合作。
若干措施在“促進創新藥全球市場發展”方面也做出布局。據王小寧介紹,這些具體支持舉措有三:
第一是搭建平臺,助力拓展海外的市場。今年以來,國家醫保局指導廣西依托中國東盟醫藥區域集采平臺,積極促進國產藥品、醫用耗材進入東盟國家,同時創新建立國內外購藥便捷服務通道,這標志著醫藥集采領域的跨境交流合作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接下來國家醫保局將支持更多有條件的地區,發揮區位優勢,搭建創新藥交易平臺,加強國際推廣。
第二是開拓思路,助力創新型企業快速發展。生物醫藥行業研發周期長、投入大,若干措施提出,支持鼓勵商保,擴大對創新藥的投資規模,培育支持創新藥的耐心資本。國家醫保局也將支持創新藥企業借助香港和澳門的相關優勢,促進中國創新藥走向世界。
第三,提供價格支持,助力創新藥出海。為了支持創新藥的海外上市,國家醫保局準備借鑒國際的做法,按照企業自愿的原則,執行談判價格的保密,特別是對商保創新藥目錄的藥品,我們將探索更加嚴格的價格保密的機制。未來國家醫保局將采取更加有實效的措施,在價格方面為創新藥走出去提供更多的支持。
一名資深基金經理認為,目前,中國在支持創新藥早期臨床階段的一攬子措施逐漸顯效,BD金額屢創新高也體現了本土創新藥企的研發能力受到海外市場的認可。但不可否認的是,對于已上市的創新藥產品,仍面臨較大的國內外定價差距。資本市場在看好中國創新藥加速全球化布局的同時,也持續關注國產創新藥能否在國內醫保和自費市場實現收入放量。在此背景下,對于若干措施的落地效果以及商保在保障水平和保障效能上的提升空間,資本市場將持續關注。
幫企客致力于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財經資訊,想了解更多行業動態,歡迎關注本站。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