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ETF市場正經歷快速發展階段,不斷涌現出來的ETF產品背后有著怎樣的設計考量?怎樣的產品更受中長期資金青睞?
在近期舉辦的“陸家嘴金融沙龍”上,來自證券、基金、指數編制、保險資管以及金融信息服務等相關領域的資深專家,對布局ETF產品的考量因素、基金公司如何避免產品同質化,以及中長期資金的配置需求等話題進行了深度探討。
ETF產品的設計考量
近年來,國內指數化投資呈現快速發展的態勢,這背后的驅動因素以及產品布局策略受到市場關注。
自2004年首只產品誕生后,ETF作為投資工具,以費用低廉、持倉透明、風格穩定、交易便利的特點,受到各類投資者的認可。尤其是2019年后,行業主題ETF快速發展帶領行業進入爆發期,ETF產品規模在2024年首次突破萬億元,目前規模已達4萬億元。
對于ETF市場快速擴張的驅動因素,中證指數有限公司研究開發部總經理趙永剛認為,主要來自四個方面:首先,在政策頂層設計的支持下,機構通過增持ETF配置股票市場,增強了資本市場的穩定性;其次,在市場環境的變化下,ETF低費率、高透明的優勢契合個人投資者需求,且主動基金長期跑贏指數的難度加大,推動資金轉向指數;第三,ETF產品創新構建多元生態,全品類布局寬基、行業主題、策略、跨境、債券等指數產品;最后,“三投資”(理性投資、價值投資、長期投資)理念與指數化投資特征(規則化、分散化、收益長期化)契合,吸引費率敏感的長期資金。
那么,機構在ETF產品設計上有哪些考量和建議?
華泰柏瑞基金副總經理、指數投資部總監柳軍說,該公司布局ETF產品的第一個出發點是未來會有怎樣的資金去配置這個產品,而不是急于布局一個賽道,等著風來,所以在華泰柏瑞的產品結構中,更多的產品比較適合配置型資金,如寬基類產品、紅利類產品,這類指數相較于股票市場,波動率較低;第二,標的指數不僅要有資金進來,還能待得住,就是說指數本身要有足夠的投資容量,這樣有資金進出不容易出現大起大落的情況。
“如果我們把股票ETF分為寬基、策略類、跨境以及行業主題四大類,可以發現,這四類的產品數量依次增加,寬基類的產品數量最少,但是規模最大。”柳軍稱,寬基類的產品和策略類的產品,單只產品的規模可以做得很大,從ETF經營的角度來講,更愿意做單品更大的標的。
針對市場關注的熱點指數快速發布能力,萬得集團高級副總裁、萬得基金總經理簡夢雯稱,市場機構可依托金融科技、數據積累及敏感的市場資訊捕捉能力,加之成熟的指數研究團隊得以實現。團隊分析師結合市場政策導向、策略變化,運用AI工具開展研究,提前對熱點主題進行充分研究,待市場熱度上升時便能及時發布指數。此外,市場機構可通過工具和客戶調研,提前感知市場投資主題傾向,領先市場發布熱點指數,如AIGC、新質生產力等相關指數。
從資金方的角度來看,基金公司在設計產品時如何體現競爭優勢,避免同質化問題?
對此,平安人壽資產配置部執行總經理賈亞童認為,對于大型基金公司而言,大的寬基指數產品都值得布局,資金方面有配置需求;對于中小型公司,可以布局一些特色的寬基指數產品,核心重點可以放在開發自身策略上,因為現在來自基金公司自己的策略偏少,比如城市科技ETF。
中長期資金青睞哪些ETF產品
站在當前的時間節點,哪些類別的ETF產品未來更具發展潛力?
柳軍看好四大方向:一是跟蹤滬深300指數的產品,雖然規模超過1萬億元,但是滲透率較低,未來滬深300指數產品仍有較大增長空間;二是以紅利為主的策略型ETF,投資邏輯更契合當下的低利率市場環境,并且也能夠契合投資者追求低波動的想法,未來可能會成為投資者基礎配置的一個工具;三是ETF具有很強的配置屬性,多個ETF組合配置可以降低組合波動的風險,未來被動的需求可能在于債券ETF;四是港股ETF可能也是一個重要的投資標的,未來香港市場有可能成為全球資金一鍵式配置中國資產的市場。
“港股與A股市場有很強的互補性,比如網絡科技、創新藥等方面,最近一個趨勢是A股較多上市公司去港股發H股。隨著越來越多的中國資產在港股上市,港股大寬基指數或以科技為主的指數,未來都有可能形成大類品種。”柳軍說。
另外,險資是ETF市場上一大重要的資產配置力量。根據年報公布的前十大持有人數據,截至2024年末,保險機構持有ETF規模約2600億元,為ETF基金的第二大機構持有人。從持有結構來看,主要為權益類產品,包括A股寬基ETF、行業主題ETF、策略ETF、港股通ETF,以及QDII-ETF等。
那么,險資對未來的ETF產品創設有何期待?賈亞童看好三類ETF產品,一是場內ETF產品;二是指數增強型ETF產品;三是QDII-ETF,在海外布局時優選這類指數產品。
除了險資,近幾年,多路資金加大對ETF的配置力度,這對活躍資本市場包括提升投資者信心發揮了一定作用。
針對中長期資金需求,趙永剛提出三大適配方向:一是寬基指數作為核心配置,憑借高代表性與投資容量,成為中長期資金“壓艙石”,滬深300、科創寬基、A系列寬基均為重要工具;二是策略指數采用“核心 衛星”模式,核心部分通過寬基獲取市場收益,衛星部分以紅利、自由現金流等策略增強收益;三是多資產指數通過股債等大類資產配置實現風險分散。
簡夢雯認為,中國ETF市場未來發展潛力巨大。策略風格ETF在全球市場占比顯著高于國內,隨著投資者對長期穩定收益的追求和市場成熟度提升,該領域有望迎來規模與占比的雙重擴容。
對于市場機構推出的熱點指數,如茅指數、寧組合及AIGC等相關指數,簡夢雯認為,結合政策支持與市場需求,這些指數有望轉化為ETF產品,為投資者提供更多元化的資產配置工具,同時推動中國ETF市場向更豐富、更成熟的階段邁進。
幫企客致力于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財經資訊,想了解更多行業動態,歡迎關注本站。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