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7月3日,美國眾議院以微弱優勢表決通過了參議院版本的所謂“大而美”法案(One Big Beautiful Bill Act, OBBB)。
截至目前,該法案已獲參眾兩院通過,待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后成為法律。
特朗普一直以來都更為支持傳統化石能源。在其第一屆任期內退出《巴黎氣候協定》,他曾表示,如果重回白宮,將在就職第一天廢除《通脹削減法案》(下稱“IRA”)。IRA是2022年時任美國總統拜登簽署的法案,計劃提供高達3690億美元的補貼用于扶持包括本土光伏產品在內的清潔能源產業。該政策以財政性稅收抵免為主,包括投資稅收抵免(ITC)和生產稅收抵免(PTC)。彼時,部分受該政策利好影響,隆基綠能(601012.SH)、晶科能源(688223.SH)、天合光能(688599.SH)、晶澳科技(002459.SZ)等數家頭部中國光伏企業在2023年啟動赴美建廠計劃,一時間掀起了赴美建廠潮。
而此次最新通過的“大而美”法案的主要變化包括,提前終止了光伏項目的投資稅收抵免(ITC)和發電稅收抵免(PTC),原本適用于2032年的補貼提前7年至2025年底終止。
“大而美”法案的通過直接重挫了美國本土的清潔能源產業。
補貼退坡意味著項目建設成本的上升。總部位于紐約的研究機構榮鼎咨詢(Rhodium Group)在最近一份報告中表示,“大而美”法案將導致美國風能和太陽能光伏建設成本上漲10%至20%。
“這種成本的顯著上升將‘抑制項目部署’,使得原本可以與天然氣競爭的可再生能源項目失去優勢,前所未有的政策不確定性將對可再生能源投資產生‘寒蟬效應’。”該機構能源與氣候實踐部門副主任Ben King表示。
彭博新能源財經表示,新規顯示,因審批延遲、供應鏈中斷、自然災害或其他不可控威脅無法在未來一年內開工的項目,就面臨失去補貼(及盈利能力)的風險。這反過來可能嚇退那些需要補貼、但已無法再依賴補貼的項目的開發商和融資者。
某光伏產業內人士也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已投資企業可能因“大而美”法案中的“實質性協助”條款被排除在補貼范圍外,導致項目盈利性有下降影響。“對于依賴全額稅收抵免的項目開發商來說,即使是輕微的進度延誤也可能導致內部收益率(IRR)大幅下降。”
記者今日在與產業內人士交流中則了解到,對于上述幾家已經在美國投資建廠的中國光伏企業來說,短期內仍難具體評估對企業造成的影響。
天合光能相關負責人今日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公司通過與FREYR公司達成深度合作,已收回美國工廠全部投資成本,補貼滑坡對公司影響不大,后續也沒有明確的在美國投資的計劃。公司通過印尼1GW電池組件工廠、在美國的電池組件庫存以及通過其他渠道進行采購銷售等方式保持在美國市場的份額。
去年11月上旬,天合光能公告稱,公司與美股上市公司FREYR Battery.Inc達成資產置換和聯合經營協議,公司出售5GW組件工廠資產并認購后者定向增發的19.08%股份。
而隆基綠能董事長鐘寶申在公司2024年三季度業績說明會上曾公開回應投資者稱,公司在美國的合資工廠運營狀況良好,當前美國的產品主要通過合資工廠來生產,由于是美國本土制造,其供應保障和穩定性更高。
但幾乎可以明確的趨勢是,在美國投資清潔能源項目將失去支持,中國光伏儲能企業應早做準備,分散國際化投資,加速在美國以外地區的布局。
而這一“苗頭”在半年前已初顯。記者注意到,2024年下半年以來,不少中國光儲企業參與中東市場。TCL中環(002129.SZ)宣布擬投資20.8億美元在沙特建設年產20GW光伏晶體晶片項目(目前海外最大規模的晶體晶片工廠);晶科能源宣布擬投資9.85億美元在沙特成立合資公司(持股40%)并建設10GW高效光伏電池及光伏組件項目。在此之前,鈞達股份(002865.SZ)、協鑫科技(03800.HK)、中信博(688408.SH)、天合光能(688599.SH)等光伏頭部企業均已宣布在中東地區的建廠計劃。
幫企客致力于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財經資訊,想了解更多行業動態,歡迎關注本站。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