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通訊員 成非 煙臺報道
一個看似平常的上午,急促的腳步聲打破了農行黃務農行營業(yè)大廳的寧靜,一位客戶神色慌張地沖進網點,言辭間滿是焦慮與期待,聲稱自己即將收到一筆超百萬元的“扶貧款”。銀行工作人員見狀,迅速迎上前去,將客戶引導至休息區(qū),一邊遞上溫水安撫其情緒,一邊耐心詢問事情的來龍去脈。
憑借多年反詐工作經驗與職業(yè)敏銳度,大堂經理很快察覺到這筆“扶貧款”背后暗藏玄機。在輕聲細語的溝通中,真相逐漸浮出水面:原來,客戶此前接到一通自稱是政府工作人員的電話,對方以發(fā)放扶貧資金為由,要求客戶提供銀行卡號及驗證碼,聲稱只有完成這些操作,款項才能順利到賬。這一要求與常見的電信詐騙手段高度吻合,工作人員當即判定,客戶正面臨一場精心設計的詐騙陷阱!
“您先別著急,這很可能是一場詐騙!咱們慢慢捋清楚!”大堂經理一邊輕聲安慰,一邊開啟反詐行動。從詐騙分子常用話術、轉賬流程漏洞等方面入手,通過通俗易懂的案例,向客戶詳細拆解此類騙局的運作邏輯。為了讓客戶徹底打消疑慮,大堂經理還調取了近期類似詐騙案件的新聞報道,用真實發(fā)生的教訓敲響警鐘。在抽絲剝繭的分析與講解下,客戶終于意識到自己險些落入陷阱,握著工作人員的手連聲道謝:“多虧了你們,不然我這養(yǎng)老錢可就全沒了!”
成功攔截詐騙風險后,工作人員并未就此止步。他們主動為客戶遞上反詐宣傳手冊,結合近期高發(fā)的“養(yǎng)老金補貼”“中獎兌獎”等詐騙案例,開展一對一金融知識科普。從如何辨別釣魚鏈接,到面對陌生轉賬要求的正確處理方式,每一個細節(jié)都耐心講解,幫助客戶筑牢反詐“防火墻”。
此次事件,不僅是農行黃務支行員工專業(yè)素養(yǎng)與責任擔當的生動體現,更折射出當前反詐形勢的嚴峻與金融知識普及的重要性。
聚焦老年群體 守護銀發(fā)安全
老年客戶因對電子設備操作生疏、防騙意識薄弱,成為詐騙分子眼中的“目標人群”。打著“養(yǎng)老金”“扶貧款”旗號的詐騙短信、電話屢見不鮮,其中暗藏的釣魚鏈接如同無形陷阱。老年人一旦輕信點擊,個人信息與資金安全將面臨巨大威脅。
保持高度警覺 不輕信不盲從
面對陌生短信、郵件中的鏈接,無論內容多么誘人,都要守住“不點、不輸入”的底線。涉及身份證號、銀行卡號等敏感信息時,務必通過官方渠道核實消息真實性,切勿因一時好奇或僥幸心理掉入陷阱。
抵制誘惑陷阱 守護財產安全
當接到陌生來電告知“中獎”,卻要求先繳納“保證金”“手續(xù)費”才能兌獎時,應立即掛斷電話、刪除短信,并拉黑相關號碼。天上不會掉餡餅,面對利益誘惑,保持清醒頭腦才是守護財產安全的關鍵。
農業(yè)銀行未來將持續(xù)強化反詐宣傳與應急處置能力,通過廳堂宣講、社區(qū)科普等多樣化形式,將反詐知識送到群眾身邊,為筑牢全民反詐防線貢獻農行力量,守護好客戶的“錢袋子”!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