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西某中學老師因3名學生高考志愿未填報北大清華發表不當言論。該中學發布的說明確認此事,表示目前該老師已檢討,學校及本人向學生和家長致歉。
北大、清華是國內最好的院校,自己的學生夠得著北大、清華,最終卻沒有填報北大、清華的專業,作為老師有遺憾、很惋惜,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因此大發雷霆,甚至發表不當言論、做出過激行為,則有損教師的形象。
填報高考志愿是人生大事,學校選得好、專業選得對,很可能會影響人的一生。正是因為如此,每一名學生,每一個家庭,對于志愿填報才慎之又慎。在這個過程中,老師可以給出建議,學生和家長也愿意聽取老師的建議,畢竟處于教學一線的老師對高考理解更深刻,對于志愿填報也有豐富的經驗和獨到的心得。但是話說回來,老師有的只是建議權,最終的選擇權和決定權,還應該是在學生手里。
三名學生沒有填報北大、清華的專業,想必不是叛逆心理作祟,也不會是一時意氣用事,因為沒有人會拿自己的青春和未來開玩笑。恰恰相反,之所以最終作出這樣的選擇,他們一定是深思熟慮的,是經歷過一番掙扎的。選擇國內最頂尖的高校,可能就無法選擇自己最心儀的專業,選擇自己最心儀的專業,可能就需要舍棄國內最頂尖的高校,這本來就是一個兩難選擇。學生結合實際情況,聽從自己的內心作出選擇,老師應該理解并尊重,而不是憤怒和指責。
院校的報考和專業的選擇,基于成績、興趣、夢想等多重因素。讓學生自主抉擇報考院校和專業,其實是教育的成功;相反,將學校和教師的意志強加給學生,則是教育的失敗。以對學生負責之名,讓學生選擇名校的冷門專業,往小了說,學生將來就業可能受到影響,往大了說,因為學生對專業缺乏熱愛,可能就難以有超凡的成就,這是違背教育的初衷的,也沒有真正做到為國育良才。
作為一名教師,樂見的是學生實現自我價值,樂見的是學生發光出彩。填報志愿時不慕虛名,讓學生選擇自己的熱愛,老師為之欣慰而不是惱怒,這才是良好師德師風的展現,也才是做到了堅持正確育人導向。(高永維)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