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開啟,不少城市的“讀書熱”隨之升溫。
比起一些精神“快消品”,坐下來享受一段讀書時光,對忙碌的現(xiàn)代人來說似乎很奢侈。其實,無論生活節(jié)奏多快,文化選擇多豐富,一本好書仍具有經久不衰的吸引力,閱讀仍是許多人的剛性精神需求。
在河北,作為一種新型公共文化空間,500多處城市書房開進大街小巷、商圈乃至景區(qū),成為很多人的讀書好去處,讓“詩和遠方”觸手可及。
8公里,曾是石家莊市民陳夢然從家到最近一座圖書館的距離。如今,到家門口的安吉書院里坐一坐、看看書,已經成為陳夢然下班后的日常。
“書房外是喧囂的城市,書房里是安靜的讀者。品一杯咖啡,享受‘書’式生活,一切是那么美好。”陳夢然說,城市書房好像家門口的“心靈驛站”,成了心中幸福生活的標配。
作為一種順應時代需求的新閱讀方式,提升服務質量,是做好城市書房建設的關鍵。
石家莊市依托智能化圖書管理系統(tǒng),實現(xiàn)全市總分館圖書通借通還和資源共享,26家示范性城市書房分布于街角巷邊;滄州市建成多座“遇書房”城市分館及書吧,逐步形成“15分鐘閱讀圈”;在廊坊市的城市書房,圖書館免費提供書籍,定期調換書籍,實現(xiàn)通借通還……
優(yōu)質的服務是城市書房持續(xù)發(fā)展的生命線。在信息過載的時代,城市書房不能僅滿足于被動提供圖書,還可以主動擔當閱讀引導者的角色。比如,通過建立讀者閱讀檔案,根據個人興趣推送書單,實現(xiàn)服務精準化和個性化。同時,適當延長開放時間,為讀者準備臺燈、老花鏡等,不斷提升服務品質。
城市書房作為文化傳承與知識傳播的載體,不僅是放置書籍的地方,更是展現(xiàn)城市特色、拓展文化交流的場所。因此,城市書房還要打破單一功能局限,深入對接讀者需求,通過定期舉辦新書分享會、文化沙龍、小型音樂會等活動,讓靜態(tài)的書本知識與動態(tài)的文化體驗相互融合。
坐落在唐山市路北區(qū)培仁歷史文化街的城市書房,將閱讀、藝術、休閑等功能有機融合,不僅為市民提供閱讀場所,也成為游客了解城市歷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非遺剪紙、古詩詞鑒賞、繪本講讀……在河北很多地方,城市書房在為市民帶來閱讀便利的同時,還通過豐富的文化活動,不斷充實市民的“精神糧倉”。
最是書香能致遠。期待更多城市書房突破傳統(tǒng)模式,以創(chuàng)新理念和務實舉措,提高服務質量,讓更多人愛上讀書,在閱讀中提升獲得感與幸福感。(劉榮榮)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lián)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