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高考剛結束,又碰上畢業生找工作。會計這個專業挺有意思,以前大家都說它是鐵飯碗,現在卻成了爭議焦點。有人覺得干這行穩定踏實,也有人擔...
高考剛結束,又碰上畢業生找工作。會計這個專業挺有意思,以前大家都說它是鐵飯碗,現在卻成了爭議焦點。有人覺得干這行穩定踏實,也有人擔心風險太大。選不選會計專業?這個問題確實讓不少家庭頭疼。
2025年高考落下帷幕,今年考生人數突破1335萬。會計專業依然是不少家長心目中的首選,工作機會多、收入穩定、發展前景也不錯。看似現在行業表面風平浪靜,內里確暗潮洶涌,冰與火,個中滋味。
會計行業正經歷冰火兩重天局面。普通會計崗位日子越來越難熬,短短三年就業人數減少了近兩成,工資水平甚至跌回十年前標準。但與此同時,財政部在"十四五"規劃里明確提出要重點培養10萬名高端會計人才。最新人力資源數據顯示,今年整個會計行業用人需求增長了12%,特別是那些懂國際業務,能做管理決策的高級人才缺口更是高達47萬。值得一提的年薪30萬以上的好職位比往年多了不少,高端崗位缺口直接暴漲37%。
“畢業即失業?會計專業真的‘卷’不動了嗎?”
2025年會計專業畢業生突破10萬人,而基礎核算崗位需求增速卻連年下滑,出納、記賬會計平均起薪跌破4000元,更有30%重復性崗位面臨AI替代風險。這一幕,讓無數會計學子陷入迷茫,不僅感嘆,行業真的飽和了嗎?真相并不然,這數據背后的轉機,是另一組數據,管理會計年薪可達15-25萬元,稅務籌劃崗需求激增35%,財務數字化人才起薪突破20萬元!會計行業從未消失,只是正在經歷“迭代、更新”,低端核算崗位加速淘汰,而精通稅務籌劃、數據分析、業財融合的復合型人才,正在成為企業爭搶的“頭牌”。
專業 “生死劫” , 被 AI 盯上的專業
最近AI的發展,簡直在重新定義各個行業的玩法。翻譯、會計這些老牌"鐵飯碗",當機器干起活來又快又好,承包了所有基礎工作。更讓人瞋目的是AI仍在不斷進化,很多專業人士意識到,自己辛辛苦苦學來的本事可能轉眼就要過時了。照此趨勢下去,到底還有多少專業能扛住AI的沖擊?
基礎事務類專業所涉及的工作內容,往往具有高度的規律性和重復性,工作流程相對固定,處理的信息也較為標準化。這些特點使得 AI 能夠通過預設的算法和模型,高效地完成相關任務。會計專業一直以來都是就業市場的熱門選擇,然而,隨著智能財務系統的興起,基礎會計工作正面臨被替代的風險。據統計,智能財務系統可以自動完成 90% 的記賬工作,大大提高了財務處理效率。在數智趨勢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當下,會計行業正經歷從“賬房先生”向“價值創造者”的蛻變。
專家“破繭策” , 突圍 AI 圍城的進化論
財稅專家葉建平先生分享觀點:“現在會計人得趕緊跟上AI這波浪潮,具體要變三方面:首先心態得調整,不要認為AI是來搶飯碗的,要學會跟這些新技術打交道;其次角色定位要轉變,不能光會做賬,得成為推動公司發展的核心力量;最后能力也得跟上,新工具新知識都得學起來。其實現在很多企業都在搞財務數智化,這對財務人員來說既是挑戰也是機會。想在這個行業站穩腳跟,就得主動擁抱變化,把新技術變成自己的助力?!?/p>
麥肯錫最近發布得研究報告顯示,到2030年,差不多一半的基礎財務工作可能會被自動化取代。不過別擔心,這并不意味著財務人員要失業了。實際上,這種變化更像是把工作重點從重復性勞動轉向了更有價值的部分。未來的財務人才得具備幾項關鍵能力:既要懂技術、又要能看透業務本質,還得有戰略眼光。努力成為既懂數智又懂商業的全能型選手。
現在小微企業做財稅管理越來越智能化了,暢捷通緊跟小微企業數智化發展趨勢。推出好會計智能財務應用,圍繞發票管理、智能財務、智能報稅、報銷管理、工資核算、庫存核算等核心場景,實現財務全流程智能化管理。這樣會計們就能騰出手來干點更有價值的事,比如分析經營數據、把控風險等。讓機器干重復活,人來做決策支持,企業運轉效率自然就上去了。真真實實能幫小微企業省不少事,在市場競爭中占得先機。
人工智能這股浪潮來勢洶洶,各行各業都躲不開它的影響?,F在很多傳統職業確實遇到了挑戰,有的甚至可能被機器取代,但同時也冒出來不少新機會。不管技術怎么變,人最重要的還是要學會跟上時代變化。
暢捷通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暢捷通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是用友旗下成員企業,公司成立于2010年3月,并于2014年6月26日在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掛牌上市(股份代碼:1588.HK),是中國領先的小微企業財稅及業務云服務提供商。暢捷通致力于用創想與技術推動小微企業經營與管理進步。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