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寶寶跌跌撞撞學走路,本是件水到渠成的事兒??墒茄巯拢鞯夭簧黉N售場所推出宣稱能“防摔”能“輔助學步”的“學步鞋”,在不少銷售人員口中,這類“學步鞋”還有利于孩子的足部發育,養成正確步態等功能。這些宣傳很容易就打開了家長們的心門,誰不想給自己的孩子用最好的呢?那么,這些“學步鞋”真的像商家宣稱的那樣有神奇功能嗎?
輔助學步成賣點
定價遠超普通鞋
記者在北京、湖南、浙江等地走訪時看到,一些商場的兒童用品商店,紛紛推出“機能鞋”“學步鞋”等多款熱銷產品。
調查中,記者看到,“學步鞋”和“機能鞋”的價格從幾百元到上千元一雙不等,超出普通兒童鞋不少。而“學步鞋”和“機能鞋”在產品宣傳中,突出強調設計理念和科技感。同時,大多數銷售人員還強調,孩子從學走路開始就要穿“學步鞋”“機能鞋”,否則將影響他們的足弓發育。
調查中記者看到,目前市場上熱度較高的“學步鞋”“機能鞋”,還采取分年齡段、多區間定價策略,根據孩子不同階段的足部發育特點,將產品細分多個類別。例如,6至8個月大的嬰兒可穿“本體感鞋”,8至18個月則推薦“關鍵鞋”,之后還有“穩步鞋”“躍步鞋”等,適用年齡跨度從8個月一直覆蓋到12歲兒童。一些家長從孩子爬行期、學步期,也就是8至15個月時,就開始購買“機能鞋”“學步鞋”。
記者發現,不同品牌的“學步鞋”和“機能鞋”,賣點大同小異。除了商家宣稱的設計和功能以外,最大的賣點就是:孩子人生起步階段的鞋不能馬虎,這類鞋針對兒童生理特點設計,有利于孩子足部發育、養成正確步態。
對此,全國制鞋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長桑軍表示,“兒童機能鞋”這個詞是來源于國外,“機能”這個詞,在日語里是“功能”的意思。對于學步階段的兒童,其實我們是推薦光腳的,這樣的話對足底的刺激會更直接,也有助于小孩足部發育。
宣稱功能“強大”
有科學依據嗎?
相關專家表示,部分“學步鞋”前掌易彎折、強化后跟支撐等設計,確實有其合理性,但其宣稱的矯正步態、預防扁平足等附加功能,并沒有明確的科學依據。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由于過分相信“學步鞋”“機能鞋”的宣傳,一些家長誤將它們當作具有治療功能的產品。在醫院骨科采訪時,記者就遇到有一兩歲的孩子,穿著“機能鞋”前來就診。
據了解,小患者1歲時出現足部外翻,一家兒童鞋專賣店銷售人員推薦家長購買“機能鞋”,說穿上后可以矯正步態。經檢查后,醫生表示,“機能鞋”對孩子足部發育問題,沒有任何治療效果。但記者在調查采訪中,有一些銷售人員告訴記者,孩子從學步階段開始,一定要穿“學步鞋”“機能鞋”,否則會導致扁平足等問題。
對此,有專家表示,兒童如果出現俗稱的內八、外八等走路姿勢,不一定就是足部疾病引起的,可能存在多種誘因,與是否從小堅持穿“學步鞋”沒有必然關系——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兒科副主任醫師魏紅玲說,在嬰兒期也就是0到1歲階段,足底充滿了脂肪墊,看似是扁平的,其實這種是正常的現象。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醫學中心兒科主任楊光也表示,一般認為3歲以前孩子足弓都是比較扁的,隨著年齡長大,一般4到6歲以后,逐漸形成了足弓,這是孩子正常發育過程。
專家同時表示,“學步鞋”“機能鞋”為消費者提供更多選擇,但醫學上無法驗證這些功能設計是否能在兒童足部生長發育、疾病預防、走路姿勢培養等方面發揮作用。孩子的學步和足部發育是自然過程,過度干預反而可能打破平衡。與其依賴“神奇”的“學步鞋”,不如給孩子足夠的活動空間,讓他們在探索中自然成長。
專家建議,為學步期的孩子選鞋不用局限于某個品牌或某種特別的設計,也無須花費高昂的代價,把控好兩個特點即可——首先是鞋不能太軟,否則起不到支撐作用;其次,鞋幫的高度最好能覆蓋腳踝。至于足弓發育,適當接觸地面、進行運動,就是最好的足弓刺激,并沒有某種特定的鞋或姿勢能更好地促進足部發育。
渲染育兒焦慮?
理性購物,勿上當!
高價“學步鞋”的營銷套路極具迷惑性,導致上當受騙的家長不在少數。商家精準捕捉家長“給孩子最好的”心理,通過“1/3彎折設計”“專利防滑技術”等看似專業的術語,將產品與兒童發育需求進行綁定。店員和客服則以“同齡兒童家長推薦”“專利技術”等為話術,再加上“減少摔跤”等效果承諾,讓家長產生“不買就是虧待孩子”的焦慮感。
“學步鞋”營銷套路的危害,首先體現在家長為未經驗證的“附加功能”支付高額溢價,其實是交“智商稅”。對于市面上的“學步鞋”,有專家指出,所謂“科技含量”多為品牌自說自話,普通童鞋完全能實現相同的基礎功能。
更讓人擔心的是,這種營銷套路已形成一條“育兒焦慮產業鏈”。
學步鞋之外,更多打著“科學育兒”旗號的產品接踵而至。提供一份口腔黏膜樣本,通過基因檢測分析,就能知道孩子的智商、情商、音樂、運動等天賦結果;貼上“嬰兒用”的標簽,普通飲用水“身價”便能上漲幾倍;打著“純中藥配方”“草本抑菌”旗號,違禁添加激素的兒童護膚品卻莫名熱銷……
就破解這類營銷套路而言,醫療機構應發揮專業優勢,為家長提供科學指導,用權威數據緩解育兒焦慮;電商平臺則應進一步完善產品準入審核,禁止商家使用“專為減少摔跤設計”等缺乏依據的宣傳話術。 據央視
來源:華商網-華商報
編輯:張佳萌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