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料價格低于成本已經持續超過5個季度,產業鏈上下游都希望硅料端率先破局,能帶領產業鏈走出虧損困境。”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專家組副主任呂錦標今日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
隨著“反內卷”的持續發酵和減產控產的落地,硅料價格的漲勢似乎正在逐步鞏固。
7月16日,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下稱“硅業分會”)發布的最新硅料價格顯示,過去一周,多晶硅N型復投料成交價格區間為4.0萬元/噸至4.9萬元/噸,成交均價為4.17萬元/噸,周環比上漲12.4%;N型顆粒硅成交價格區間為4.0萬元/噸至4.5萬元/噸,成交均價為4.10萬元/噸,周環比上漲15.2%。
N型復投料和N型顆粒硅均為多晶硅材料,生產工藝不同,但最終都用于N型硅片的拉制。第一財經記者注意到,從今日發布的市場成交價格來看,多晶硅的價格漲勢正在穩固,且并非“有價無市”的虛增,下游硅片企業此前普遍的觀望態度也有所轉變。
硅業分會指出,相較于此前一周企業普遍提價但是實際成交寥寥的局面,最近一周的成交活躍度顯著提升。“約6家企業達成新訂單,整體成交量環比大幅增長。”
“本周成交區間在4.0萬元/噸至4.9萬元/噸,訂單價格大多落在區間兩端,有較為明顯的價格分化。”硅業分會認為,造成價格分化的主要原因在于,部分企業受益于自備電廠等成本優勢,可以相對較低的價格成交;而部分大廠因個別基地開工率不足導致綜合成本偏高,但其品質保障和供應穩定支撐下游接受高價成交。
市場認為,目前這種兩極分化(復投料價差達9000元/噸)的市場成交價格難以持續,相對明朗的趨勢是,上游硅料市場成交均價將穩步上行。
硅業分會表示,一方面,下游在確保供應穩定后,降本壓力將促使采購向更具價格吸引力的資源傾斜,因此硅片企業或將更多選擇相對低價的訂單,低價硅料需求增加將使得成交價格區間低價上移。“另外,企業綜合成本受多重因素影響,包括電價、電耗、開工率等等,綜合成本波動下降或將導致成交區間高價下移。”
硅料價格要想回升到全成本線上仍需一定的漲幅。呂錦標認為:“硅料端下半年仍需清庫存為先,并堅持壓負荷,以銷定產,在供應過剩的情況下,上下游都需要堅持不虧損接單。”
好在目前硅料企業的排產暫不會帶來新增庫存。硅業分會表示,根據各硅料企業排產計劃,預計7月份國內多晶硅產量在10.5萬噸左右,8月份產量將小幅增加至11萬噸左右。“由于同期產業鏈下游對硅料的需求也基本維持在11萬噸/月左右,因此市場暫時沒有新增庫存的壓力。”
多晶硅的漲勢不止于現貨市場。第一財經記者注意到,近期,受政策預期扭轉和情緒面的影響,多晶硅期貨市場的漲幅同樣顯著。7月10日,多晶硅期貨主力合約大漲5.5%,一舉突破4萬元大關,主力合約收盤報41345元/噸,觸及近三個月新高。
多晶硅期貨的火熱行情引來交易所適當“降溫”防控市場風險。7月10日晚間,廣期所緊急發布提保擴板政策。自2025年7月14日結算時起,多晶硅期貨合約漲跌停板幅度調整為9%,投機交易保證金標準調整為11%,套期保值交易保證金標準調整為10%。
業內認為,“反內卷”的政策指向和硅料行業近期對產能退出方案的積極探索,使得多晶硅期貨盤面價格在強預期的拉動下快速反彈。
五礦期貨研究中心表示,從基本面分析,如果預期多晶硅行業產能退出政策最終能夠落地,那么按照行業全成本進行折算,上方空間可以打開至4.5萬元/噸。最終能否到達這個高度,還需要多方面共振而定。
硅料現貨價格短期內漲勢明朗,但仍需要警惕的是,市場供需矛盾并沒有得到實質性的改善。
“價格真正走強的起點可能在于,下游部分硅片企業因為原材料成本高企且下游價格低迷而被迫停產或減產。”據硅業分會分析,隨著硅片環節供需關系的改善和價格的上漲,其對原料多晶硅價格漲勢接受度提升,同時硅料環節同樣可能出現因成本過高無法簽單而被迫停產的情況。
幫企客致力于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財經資訊,想了解更多行業動態,歡迎關注本站。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