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都是AI畫出來的?AI已經進化得這么厲害了嗎?”7月13日,石家莊市美術館,市民王印東細細欣賞一幅幅AI繪畫作品,連連贊嘆。
當日,以“科技賦能 藝術共生”為主題的石家莊AI藝術畫展在這里開展。展覽分為“藝術美學”“山河入夢”“城市與人”三大主題,展示了由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新媒體研究中心主創的約120幅AI繪畫作品。
當算法與心靈共同握筆、人類想象力和人工智能共振,會碰撞出怎樣的創作靈感?
鮮脆多汁的果蔬化作美麗的少女、巨輪從金黃色的流沙中駛出……觀看一號展廳“藝術美學”主題的AI繪畫作品,可謂一場突破想象力邊界的奇幻旅行。
讓許多參觀者驚訝的是,這些作品不是“圖生圖”,而是“文生圖”。創作者給AI繪畫軟件輸入幾百字的提示詞,AI一次生成。
“這43件作品是從7萬余幅畫作中精選出來的。”創作者、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和人工智能學院雙聘教授沈陽說,AI已經不是單純的工具,它能更精準地理解提示詞、發揮創造性,成為和創作者相互啟發、共同成長的伙伴。
與一號展廳作品奇幻抽象、詩意哲思的韻味不同,二號展廳的“山河入夢”、三號展廳的“城市與人”主題畫作,聚焦本土敘事,分別展現了河北的大好河山、歷史古建和石家莊的城市變遷及人文記憶。
塞罕壩秋林春野、金山嶺長城星火城垣、滹沱河和白洋淀的濕地晨昏……參觀者走進“山河入夢”展廳,在移步換景之間,置身一幅夢境般的河北山河壯闊長卷。
“城市與人”展廳,AI筆下的石家莊老火車站、光明影院、正太飯店,透著城市舊時光的溫情脈脈;疾馳高鐵、智能農場,展現出新時代石家莊的城市脈動。
“這些作品不是自然圖景的復現,它們是脫離靜態框架,由人類想象力、人工智能‘頭腦風暴’共同重構后的意象作品,是對河北山川風貌的再塑形,對石家莊城市精神的再譜寫。”沈陽說。
展覽將持續至8月15日。為吸引更多青少年參觀者了解AI繪畫,展廳內還設置了AI涂鴉臺。參觀者可以手繪畫作,之后經過AI加工潤色,生成個性化繪畫作品。此外,展覽還引入了高仿真AI人形機器人做講解員,為觀眾講解展廳作品,與參觀者對話互動。
“每一幅AI畫作,都是人類心智與智能算法的一次握手。我們希望參觀者通過這些作品,重新思考‘人類未來還能如何創造藝術’。”沈陽說。
石家莊AI藝術畫展是“石家莊AI 音畫展演”活動的主要內容之一,活動還將在“織音1953”園區、石鋼公園等地舉辦融入AI原創歌曲的音樂演出。石家莊市數據局四級調研員朱曉軍說:“我們想通過這次活動,推動人工智能在文化旅游等領域的創新應用,打造全國首個將人工智能技術與繪畫、音樂深度融合的城市數字文化產業品牌。”(河北日報記者 李冬云 周潔)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