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日程安排,美聯儲將在兩周后舉行下半年首次議息會議,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進入緘默期,官員將不得對貨幣政策發表觀點。
本周公布的數據顯示,關稅影響開始在物價中有限度地體現,雖然美國總統特朗普繼續頻頻施壓,市場預期短期內降息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美聯儲內部謹慎的觀點依然占據上風。
關稅影響有所體現
美國商務部數據顯示,6月消費者價格指數(CPI)環比上漲0.3%,創今年1月以來最大漲幅,同比增長2.7%,較今年4月的三年低位回升0.3個百分點。汽油價格上漲和住房成本是上個月通脹上升的主要原因,只有零星的跡象表明與關稅掛鉤的通貨膨脹。
作為上游企業成本的參考,隨后公布的6月生產者價格指數(PPI)環比持平。其中商品成本上漲0.3%,暗示了關稅的通脹效應。消費電子產品、家具和電器的價格均有所走高,這些商品均依賴于進口。然而作為近兩年通貨膨脹的更大驅動力——服務通脹在三個月內第二次下降,上一次發生這種情況是在疫情期間。
市場普遍預計,關稅引發的通脹上升將在7月和8月的CPI報告中更加明顯。因為,企業仍在銷售美國總統4月宣布全面進口關稅之前積累的商品。回顧歷史,當特朗普在2018年對洗衣機征收關稅時,關稅花了幾個月的時間才出現在通脹數據中。
美聯儲的目標是將通貨膨脹率恢復到2%或更低水平,但美國近幾十年來最高的關稅水平使美聯儲的努力變得更為復雜。關稅可能會引發更多的通貨膨脹,這取決于其上調的幅度和維持的時間。特朗普本月初宣布,對來自墨西哥、日本、加拿大和巴西以及歐盟等一系列國家的進口商品征收更高的關稅將于8月1日生效。
摩根士丹利財富管理公司首席經濟策略師曾特納(Ellen Zentner)表示:“通貨膨脹已經開始顯示出關稅轉嫁的初步跡象。雖然服務業通脹繼續放緩,但6月份關稅敞口商品(衣服、運動鞋、家具、電器和玩具)價格加速可能是未來更大價格壓力的信號。”
高盛預測,如果特朗普政策立場不發生改變,未來幾個月每月核心CPI通脹率將上漲0.3%-0.4%,反映出消費電子產品、汽車和服裝價格與關稅相關的上漲。
根據CPI數據,華爾街預計,美聯儲更關注的物價指標——6月份核心個人消費支出PCE也將環比增長0.3%,并將同比增速進一步推高至2.8%,從而脫離美聯儲目標。
美聯儲料繼續觀望
在緘默期開始前夕,美聯儲內部主要鴿派委員、理事沃勒再次發聲支持寬松政策。他表示, 私營部門就業增長接近停滯速度,發出警報信號。“經濟仍在增長,但其勢頭已大幅放緩,達成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的就業目標面臨的風險也在增加。”
沃勒認為,關稅激增將是政策制定者可以考慮的一次性事件。美聯儲不再需要旨在減緩經濟的貨幣政策立場,如果潛在通脹得到控制,未來價格上漲的預期在增長緩慢的情況下得到控制,“我將支持進一步降息25個基點,使貨幣政策走向中性。”
值得一提的是,沃勒是特朗普明年接替鮑威爾擔任美聯儲主席的候選人名單上的一員,因此一些分析人士認為,政治因素是他呼吁如此迅速放松的原因。在過去的六周里,他和美聯儲理事鮑曼是19位美聯儲高級官員中支持7月份降息僅有的兩位,他們均在特朗普第一任期內獲得提名。今年5月,鮑曼開始替代遞交辭呈的巴爾,擔任美聯儲負責監管的專職副主席。
第一財經記者匯總發現,在近期的公開講話中,大多數美聯儲官員表示,他們希望在降息之前,先看看夏季的通脹數據如何。總的來說,美聯儲官員稱勞動力市場保持健康。
周三,紐約聯儲主席威廉姆斯表示,在獲得更多通脹信息之前推遲降息“是完全合適的”。他說,最新數據顯示勞動力市場穩健。作為鮑威爾的盟友,美聯儲三號人物觀點往往具有風向標意義,他也傾向于認為,關稅正在推高通貨膨脹,未來幾個月消費者的價格將更高。
美聯儲理事庫格勒周四表示,鑒于關稅和穩定的勞動力市場導致通脹加劇的前景,可以暫時保持利率穩定。她指出,即使沒有關稅的預期提振,通貨膨脹率仍高于美聯儲2%的目標。“鑒于我們任務中就業方面的穩定,失業率仍處于歷史低位,短期通脹預期上升,以及關稅的上行壓力導致商品通脹上升,我認為將我們的政策利率保持在當前水平一段時間是合適的。這種仍然具有限制性的政策立場對于保持長期通脹預期穩定非常重要。”
截至發稿時,聯邦基金利率期貨定價顯示,7月美聯儲降息概率為5.3%,首次下調利率的時間窗口指向10月,全年寬松空間已經不足兩次(50個基點)。
資產管理公司BK asset management宏觀策略師施羅斯伯格(Boris Schlossberg)在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表示,顯而易見的是,許多美聯儲成員認為,關稅的全部影響可能需要一些時間才能反映在價格上。鑒于特朗普政府對關稅采取的最新行動,通脹風險有所上升,再結合目前的經濟狀況,降息顯然有些操之過急。在他看來,與物價達成目標相比,美聯儲降息更可能發生在經濟,或者說就業市場出現波動的情況下,從近期調查看,企業也在觀察關稅政策的走向,也許勞動力市場的臨界點正在靠近。
幫企客致力于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財經資訊,想了解更多行業動態,歡迎關注本站。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