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杭州市濱江區社區版“多代同樓”長者陪伴項目“我愛飯米粒”第二批陪伴者見面會暨結對儀式舉行。相較去年首次招募,“飯米粒”不僅人數增加,年齡范圍拓展,陪伴模式也煥新升級。
7月16日,筆者來到新州社區,探訪由志愿者小胡和王奶奶(化名)組成的“新家庭”。
有“核心陪伴者”
還配備堅實“后援團”
“以前一個人在家,經常電視開一天,沒人說話,也不愿意下樓。”王奶奶說,如今有了小胡,情況大不一樣,不僅有人陪她聊天、散步,還會帶她參加各種活動。
小胡是一名社會工作者,同時也是參與了兩屆的優秀志愿者。
今年招募采取“1 X”新模式,招募的50人中,20名為核心結對陪伴者。
此前,小胡曾面對“出差沒法陪伴老人”的難題,如今有了堅實“后援團”,這一問題迎刃而解。
社區版“多代同樓”項目負責人宋天文解釋,就是一位核心陪伴者固定結對一位老人,同時還有一群后備陪伴者,當老人有個性化或緊急需求,而結對陪伴者不能響應時,可在管理小程序上發起需求,整個“飯米粒”陪伴者團隊都可認領。
面試亮“絕活”
平均要聊半小時以上
“大家都特別積極,面試人均時長達到半小時以上。”宋天文說。
00后小項拿著自己編織的布偶、圍裙等來面試。她說自己平常就會幫奶奶縫制衣物,在社區集市里,還幫老人編織工藝品售賣。
還有志愿者帶著母親來面試。32歲的趙女士雖然平常不住在濱江,但希望周末能過來添把力。趙女士的母親現場為女兒“打call”(網絡用語,意為加油):“雖然年輕人工作忙,但她經常會陪我散步聊天,我非常支持她做公益。”
48歲的孫女士是此次招募的陪伴者中年齡相對偏大的。在面試中她談及,自己經營的公司業務范圍是健康養生領域,很對口。而且,她即將退休,不僅時間充裕,也和老人們更有共同語言。
提高年齡上限
讓“多代”更豐富
這就不得不提到今年的另一個變化,年齡上限從40歲提高到65歲。
“我們想讓‘多代同樓’里的‘多代’更豐富。”宋天文說,在總結去年經驗的基礎上,今年升級形成“1 X”的架構,并且從年齡、經歷、居住地等多方面拓寬,進一步豐富了陪伴者和陪伴內容的構成。
從養老機構試點,到覆蓋濱江區30個社區場景,“多代同樓”正努力編織一個更大的“全齡友好生態圈”。在杭州,跨越年齡的非親家人式關系與陪伴,正成為化解孤獨的一劑良方,讓老有所依,少有所獲,社區更有家的味道。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