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如果你還認為中國醫療器械只能生產棉簽、紗布和口罩,那你的信息庫真的需要更新了。
最近我深度研讀了沙利文剛剛發布的《2025中國醫療器械出海藍皮書》,發現里面有幾個數據特別有意思:全球醫療器械市場規模去年已經沖到6230億美元,預計到2035年要突破1.1萬億美元。
而在這個高速增長的賽道中,中國企業的存在感越來越強——出口額連續攀升、產品結構高端化、市場布局多元化,主打一個“量質齊升”。
因此,我覺得今天必須跟大家聊一聊,今年以來醫療器械板塊發生的幾個關鍵變化。
【先說行情】
今年以來,醫療器械板塊經歷了一段盤整,但近期已出現明顯回暖信號。
一些頭部公司自5月以來表現非常強勢,像賽諾醫療、熱景生命年內漲幅都已經飆升至230%以上,華蘭股份
、透景生命
和福瑞股份
的年內漲幅也都在100%以上,板塊情緒正在被徹底點燃。
【中報數據背后,有兩個趨勢極其明確】
而且最近正值板塊中報業績披露節點,從多家醫療器械公司的中報,發現兩個趨勢特別明顯:
一是“市場下沉 出海”正在成為業績增長雙引擎。
今年中報里,有近百家醫療器械企業明確提到正在拓展國內基層市場,而在去年同期,提及這個詞的公司只有4家,說明底層邏輯已經變了。同時,超過90家公司披露了海外業務收入,其中約七成企業海外收入實現同比增長,多元化的市場策略正在生效。
二是研發正在真金白銀地投入。
不少企業研發費用占比持續提升,在微創手術機器人、高端影像設備、可穿戴監測等領域實現突破。國家藥監局今年以來已批準52個創新醫療器械產品、歷年累計已達367個——政策也在明顯向“新質生產力”傾斜。
【大資金為何持續流入醫療器械指數ETF(159898)?】
就在9月1日,醫療器械指數ETF(159898)獲得2195萬凈流入,今天早上回調期間再次獲得3300萬份的大額申購。數據顯示,近10日該ETF已經累計吸金9835萬元,近20日更是高達2億元。
而資金持續涌入該ETF,尤其近兩日出現獨立資金趨勢,大概率是因為醫療器械指數ETF(159898)在相同標的ETF中表現突出——其年內漲幅與超額收益均位列第一,自然吸引了更多資金關注與配置。
我認為,醫療器械是目前中國醫療板塊中最具全球化潛力和科技含量的賽道之一。它既受益于國內醫療新基建和基層放量,又具備出海和轉型升級的明確趨勢。雖然前方仍有技術壁壘和國際合規的挑戰,但方向已經清晰,路徑正在被打通。
醫療器械指數ETF(159898)跟蹤中證醫療器械指數,更能代表板塊的純粹β——不僅覆蓋醫療設備、耗材、IVD三大重點細分板塊,而且成份股中超80%來自科創板和創業板,科技屬性鮮明。
數據顯示,醫療器械指數ETF(159898)近一年持續跑贏業績基準,區間超額收益超過6%。
近日板塊多只龍頭股強勢反彈,未必是行情的終點,反而說明資金正在重新審視這個調整已久、卻始終具備高成長潛力的賽道,值得重視。
作者:ETF紅旗手
溫馨提示: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