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屆去中心化互聯網峰會(Decentralized Web Summit)于6月8日至6月9日在美國舊金山舉行。本次會議聚集了來自世界各地的開發者,他們通過為世界上數百萬臺計算機分配、處理和托管數據,致力于實現網絡開放、安全、去審查制度,最終達到去中心化控制的層面。
本次會議主辦方是互聯網檔案館(Internet Archive),目的是呼吁有想法、有能力的人進行合作,建立一個更先進的網絡環境。互聯網檔案館(Internet Archive)的創始人布魯斯特?卡利(Brewster Kahle)和萬維網(World Wide Web)發明者蒂姆?伯納斯?李(Tim Berners-Lee)都參與組織了本次峰會。

本屆峰會標志著互聯網的新發展——新一代的去中心化系統。P2P技術啟發了其文件共享網絡,分布式賬簿技術——區塊鏈為其帶來了數字貨幣(比如說比特幣)。
Kahle說:
斯諾登的例子告訴我們,人們無意間用互聯網建立了世界最大的監控網絡。比如說,中國政府幾乎屏蔽了所有國外網站,只有幾個大型的服務商可供選擇。我們能夠改變那種狀況。
實際上,互聯網在創立之初是基于一種分布式架構的,而如今的網絡卻是中心化的。數十億的網民連接上網都只能依靠一些中心化服務器。而提供這些服務器的電信服務商都是固定的。如今的網絡也很脆弱,因為它過于中心化。萬一網絡供應商因技術或商業原因奔潰,其負責存儲的所有數據都會丟失。
Berners-Lee說:
我們設計的網絡本身就是去中心化的。問題在于搜索引擎、社交網絡等平臺的壟斷。我們目前面臨的不是技術問題而是社會問題。
我們對網絡的去中心化探索已經持續很多年了,其中也涌現了很多項目,比如說以太坊、星際文件系統(IPFS)、比特流(BitTorrent)、BigChainDB、Blockstack、Interledger、Mediachain等等。本次峰會也邀請了上面這些項目的開發者分享自己的技術與想法。
如今的網絡采用的技術相對老舊,在線支付就是其中一個例子。如果想要在線購物必須輸入銀行卡信息,這就相當于直接把自己的賬戶信息暴露在陽光下。而基于分布式賬簿技術的全新支付系統可以確保個人加強對資金的控制,用小額支付系統取代網絡廣告。
他認為互聯網有必要建立一個小額支付體系。為了開發小額支付系統,早在上世紀90年代Berners-Lee就已經成立了萬維網聯盟(W3C),可惜這項技術一直未能實現。
近期,W3C重新啟動了這一項目還發布了草案,其中也提到了比特幣和分布式賬簿技術。基于分布式賬簿的數字貨幣是當前唯一一種方便快捷的互聯網支付系統。
1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