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指出,要提高人民生活品質,完善收入分配和就業制度,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增強基本公共服務均衡性和可及性,推動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全面深化改革,一頭連著政府,一頭為了人民,抓改革、促發展,說到底還是為了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全體黨員干部應秉持“始終心系群眾”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將群眾的“小事”置于視野之內、心懷之中、行動之上,通過深化改革推動民生改善,確保改革發展的各項成果更加廣泛、更加公平地惠及廣大人民群眾。
常聽群眾“身邊事”,把牢改革“主方向”。人民群眾的殷切期待,是我們黨和政府工作的根本方向。改革的核心要義在于深入傾聽群眾的所思所想,密切聯系群眾。在推進改革的進程中,我們不能僅僅關注那些能夠取得顯著成績的項目和領域,而對群眾日常生活中的細微小事視而不見,否則改革工作將失去其根本,猶如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廣大黨員干部必須充分發揮調查研究這一寶貴財富的作用,以實際行動深入社區、鄉村、企業,以真誠的態度聆聽群眾的肺腑之言,以負責的精神傾聽群眾的真心之語,從群眾的面部表情、反饋和評價中檢驗我們的工作成效,以服務人民的熱情和溫度,不斷提高群眾的滿意度。
常記群眾“身邊事”,抓準改革“著力點”。改革的初衷就是為了讓人民群眾享有更加美好的生活。從小區的升級改造、便民服務的優化、醫療資源的均衡配置,到養老托育體系的完善……這些貼近民眾日常生活的細微之處,雖看似平凡,卻直接關聯著億萬家庭的幸福指數。為民謀福祉,乃政績之本。廣大黨員干部必須堅定不移地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始終將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將每一項民生工作視為心頭大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確保權力為人民所用、情感與人民相連、利益為人民所謀。正確處理“小”與“大”的辯證關系,把握“小切口、大視野”“小問題、大民生”的工作方法,既要注重“量變”的積累,又要追求“質變”的突破,避免陷入“大事難成、小事不精”的困境。
常抓群眾“身邊事”,做好改革“大文章”。隨著改革進程的深入推進,我們必將面臨更為嚴峻的挑戰和更為復雜的暗流。為了確保人民群眾能夠真切感受到改革帶來的積極成效,我們必須精準識別問題,明確改革目標,以堅定的決心和勇氣,敢于直面困難,勇于攻堅克難。對于群眾的訴求,無論大小,我們廣大黨員干部都應全力以赴,以精益求精的態度,注重實際效果,避免形式主義,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和責無旁貸的責任感,切實把群眾關切、百姓期待的事項落到實處,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和滿意度。我們要堅持問題導向與目標導向相結合,將群眾的“問題清單”轉變為“工作清單”,從群眾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入手,明確時間節點,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和路徑,在克服困難、化解矛盾、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努力把惠及民生的事項做實、把溫暖民心的事項做細、把順應民意的事項做好。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