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夯實農業基礎,是鄉村振興的前提和基礎,也是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在新的發展階段,我們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有力支撐。
一、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
農業基礎設施是農業生產的重要物質基礎,也是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關鍵。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是夯實農業基礎的重要內容。根據《關于擴大當前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的工作方案》,我們要聚焦農業農村基礎設施短板弱項,突出抓好大中型灌區等水利設施、小型農田水利設施,以及現代設施農業和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等項目建設,確保盡快開工、盡快見效。
二、發展現代設施農業
現代設施農業是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農產品質量效益的重要途徑。我們要實施設施農業現代化提升行動,加快發展水稻集中育秧中心和蔬菜集約化育苗中心,加快糧食烘干、農產品產地冷藏、冷鏈物流設施建設,集中連片推進老舊蔬菜設施改造提升,推進畜禽規模化養殖場和水產養殖池塘改造升級。
三、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
樹立大食物觀,加快構建糧經飼統籌、農林牧漁結合、植物動物微生物并舉的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分領域制定實施方案。建設優質節水高產穩產飼草料生產基地,加快苜蓿等草產業發展。大力發展青貯飼料,加快推進秸稈養畜。發展林下種養。深入推進草原畜牧業轉型升級,合理利用草地資源,推進劃區輪牧。科學劃定限養區,發展大水面生態漁業。建設現代海洋牧場,發展深水網箱、養殖工船等深遠海養殖。培育壯大食用菌和藻類產業。
四、統籌做好糧食和重要農產品調控
加強糧食應急保障能力建設,強化儲備和購銷領域監管。落實生豬穩產保供省負總責,強化以能繁母豬為主的生豬產能調控。嚴格“菜籃子”市長負責制考核。完善棉花目標價格政策。繼續實施糖料蔗良種良法技術推廣補助政策。完善天然橡膠扶持政策。加強化肥等農資生產、儲運調控。發揮農產品國際貿易作用,深入實施農產品進口多元化戰略。
五、推動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
做大做強農產品加工流通業,實施農產品加工業提升行動,支持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和中小微企業等發展農產品產地初加工,引導大型農業企業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引導農產品加工企業向產地下沉、向園區集中,在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主產區統籌布局建設農產品加工產業園。完善農產品流通骨干網絡,改造提升產地、集散地、銷地批發市場,布局建設一批城郊大倉基地。支持建設產地冷鏈集配中心。
六、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
促進農民就業增收,強化各項穩崗紓困政策落實,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穩崗傾斜力度,穩定農民工就業。促進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完善農民工工資支付監測預警機制。維護好超齡農民工就業權益。加快完善靈活就業人員權益保障制度。加強返鄉入鄉創業園、農村創業孵化實訓基地等建設。在政府投資重點工程和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中推廣以工代賑,適當提高勞務報酬發放比例。
七、扎實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
加強村莊規劃建設,堅持縣域統籌,支持有條件有需求的村莊分區分類編制村莊規劃,合理確定村莊布局和建設邊界。將村莊規劃納入村級議事協商目錄。規范優化鄉村地區行政區劃設置,嚴禁違背農民意愿撤并村莊、搞大社區。推進以鄉鎮為單元的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積極盤活存量集體建設用地,優先保障農民居住、鄉村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空間和產業用地需求。
八、健全黨組織領導的鄉村治理體系
強化農村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突出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強化縣級黨委抓鄉促村責任,深入推進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全面培訓提高鄉鎮、村班子領導鄉村振興能力。派強用好駐村第一書記和工作隊,強化派出單位聯村幫扶。開展鄉村振興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整治。持續開展市縣巡察,推動基層紀檢監察組織和村務監督委員會有效銜接,強化對村干部全方位管理和經常性監督。
鄉村振興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需要我們持續發力、久久為功。我們要以更加堅定的決心、更加有力的措施,夯實農業基礎,加快推進鄉村振興,為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而不懈奮斗。
(海南省五指山市統計局 朱茵)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