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5日,由中國航空運輸協會主辦,以“智慧民航 創新未來”為主題的第二屆CATA航空大會在北京·首鋼國際會展中心舉行。作為民航央企,中國東方航空精彩亮相本屆CATA大會,全方位參與包括開幕式、行業論壇、專業展覽在內的多個大會活動,展示東航在智慧民航建設、綠色飛行方面的探索實踐。

在開幕式的頒獎環節,大會發布了2022、2023年度民航科技獎評審結果、航空公司服務質量單項評價結果和民航從業人員評價結果。東航榮獲“機上餐食服務標桿”“客服電話服務標桿”“行李運輸服務標桿”,東航旗下中國聯合航空榮獲“直銷服務標桿”。來自東航、上航、中國聯合航空的多名飛行員、乘務員獲評年度“最美機長”“最美乘務長”等榮譽。
據了解,在為期三天的CATA大會上,東航還將參與大會圍繞智慧民航、網絡及數據安全、通用航空與低空經濟發展、航空物流、航空金融等內容舉辦的系列論壇活動和第二屆民航思想政治工作研討會。

“機翼”造型的東航展臺展示“綠色與創新”
在本屆CATA大會的專業會展區域,東航以“綠色飛行 創新為翼”為主題設置主展臺,通過影音多媒體、虛擬現實和現場互動等展示形式,向觀眾呈現東航在綠色可持續、科技創新、服務品牌等方面的新理念、新技術、新成果。
來到位于1號館綜合展區的東航主展臺前,以白色為主視覺的多層次展廳結構將首先映入觀眾眼簾。東航將飛機“機翼”造型巧妙地融入展廳設計之中,通過模擬機翼“流線型”的造景布局,串聯起了位于展臺各個區域的豐富展品。近400平方米的超大展臺布局搭配三面開口的開放式設計,為觀眾營造出“開闊大氣”視覺沖擊感。

步入東航展臺,一架長約2.5米的C919全球首架交付機大尺寸機模,帶著與實體飛機一致的“全球首架”中國印和“B-919A”機號,在展臺中心顯著位置擺放,吸引觀眾駐足留影。從此處跟隨東航乘務員的講解,觀眾即可觀賞國產大飛機商業飛行以來多個重要時刻的歷史照片。
隨著講解的深入,觀眾還可了解東航利用新技術、新能源降低碳排放的多項“綠色飛行”實踐,以及了解東航旗下東航物流作為全國首批、民航首家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企業的改革發展歷程。在展臺一側,觀眾還能參觀包括“東航那杯茶”“新款機上蓋毯”在內的多款服務品牌升級成果和周邊文創產品。
在大會特別設置的客艙及航空食品創新區,東航也將在展會期間,參加“民航故事匯”“航空服飾文化展示”“優秀機長、優秀乘務長講故事”等活動。觀眾可聆聽東航優秀機長、乘務長的真情講述,了解他們的從業經歷,感受民航人的責任、擔當與情懷;還可觀賞東上航“歷代乘務員制服秀”,領略民航業的歷史發展變遷,見證一代代人的藍天航程。東航食品公司也將在“空廚美食街”展區搭建航空餐食主題展臺,展示東航常旅客點贊的“東航那碗面”“東航那杯茶”“EAC咖啡”等餐飲產品。

多款新技術新設備亮相
在智慧民航建設中,如何通過數字化、智能化應用降低運行成本、提升效率,是行業各方都很關心的內容。本屆大會,東航將最新的科技創新成果帶到展會現場,且諸多展示項目已投產。
在展臺的中心區域,東航“全景飛行仿真訓練系統”讓不少現場觀眾駐足體驗。這項基于VR技術的產品以3D建模的方式,在虛擬空間中建構了一架民航客機的內外部場景,并模擬現實中航班運行的情景,制定了“虛擬訓練劇本”。

例如,航前繞機檢查是航班運行的重要環節之一,在每一班飛機起飛前,飛行員都需要細致的檢查飛機外表、起落架、輪胎、機翼、發動機等數十個區域、部件,確保飛行安全。在傳統的飛行培訓過程中,航空公司往往需要協調一架飛機停止商業運行以配合飛行訓練。這不但會增加航司運行成本,同時受制于天氣、時間等因素影響,培訓效率和質量容易受到影響。在這項新技術應用后,飛行學員僅需戴上VR眼鏡,就能打破時間和地點的束縛,隨時隨地以高逼真度、高沉浸感的方式模擬現實場景開展培訓。先進的VR設備提供的良好互動體驗還能讓訓練者方便快捷地與訓練對象進行交互,有效形成操作反饋,提升飛行培訓的規范度、精準度。在此次展會現場,觀眾可以在東航工作人員的指導下,戴上VR眼鏡“當上一回飛行員”。
此外,“孔探損傷智能識別設備”“機坪特種車輛沙盤模型”“GWS登機口工作站”等已經廣泛應用于東航航班生產運營場景的新技術新設備,也在本次大會的東航展臺上與觀眾們見面。這些科技展品或是可觀賞、或是可互動,給觀眾“耳目一新”的觀展體驗。

與此同時,東航基于華為原生鴻蒙操作系統開發的原生應用東航APP也將亮相CATA大會展臺。作為首批鴻蒙原生應用,不但能提供購票、值機等通用功能,還可提供鴻蒙系統專屬的實況窗、智能證件識別等功能。東航在展臺設置有多臺鴻蒙智能設備,便于觀眾現場體驗。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