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主持召開全面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強調以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為動力,開創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新局面。可見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性以及以改革促發展的發重要性。
習總書記多次強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承載著遠古的歷史記憶,古人的許多哲學思想也來自于大自然,比如天人合一,順應自然等。這些記憶既是豐富的文化遺產,也是推動現代化發展的精神積淀,更是現在旅游業發展的寶貴資源。
生態還推動了當地的經濟發展,適應我國的基本農情,發展土特產,打造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產業,比如重慶市云陽縣雙土鎮理清發展思路,精準投入資金,打造農業產品,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因地制宜種植蠶桑,生豬等產業,實現增產,保護與結合當地實況促進發展是可以并行不悖的,要找準方向,精準施策,保護生態環境,常思改革之法。
生態還有更加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增加了人民的幸福感,有研究顯示市區內綠植越多獨居青年的孤獨感就會相應地減少。而且大部分的城市人都有農村情懷,而這種情懷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就是自然之美。
黃河流域的生態平衡關系到全國乃至全球的發展,習總書記也在多次重要會議中強調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性。對此也提出了多項舉措。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實施最嚴格的水資源保護利用制度,提高水資源集約利用水平。淡水資源是最重要的生存資源,利用制度來約束淡水資源的使用效率,以水為牽頭,合理搭配其他城市,人,地等資源,實現科學化發展和系統化保護。
習近平總書記還強調要推動發展方式全面綠色轉型,建設特色優勢現代化產業體系。綠色發展不但需要制度更加需要發展方式的轉型,通過與流域的農業相結合發展,并且因地制宜發展當地產業,促進本地區的產業發展。
我國自建國以來一直在強調通過改革促發展,時刻保護生態環境,守住耕地紅線,這些都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為此作為基層工作的一員,應該時刻參與其中,多思多做。
我認為黃河領域的開發保護都要遵循自然規律,盡量減少人水爭地的現象,多走文旅結合發展的路子,在保護中促發展,在發展中保護生態的良性循環。
黃河是母親河,是生命之泉,她的安全關系全中國的老百姓,作為新時代的青年,作為基層工作中的一員,我會時刻謹記習總書記的教誨,堅持培養改革思想,堅持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成為改革的踐行者,生態環境的保護者,保持初心,迎難而上。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