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客觀、全面的總結評價
對“十三五”規劃實施情況進行全面總結評估,客觀準確把握本地區發展階段和特點。看到“十三五”成功背后,還必須看到隱藏的能力短板。
從觀念轉變看:從做大觀念到做強觀念;既要有規模概念,又要有壁壘概念;從局部概念到全球概念;從工程概念到價值鏈概念。從資源層面看,無形資源、人力資源、財力資源、技術資源、設備資源等都處于資源的利用和轉移之中。從轉型要求看:從“資源優勢型”向“能力資源型”轉變;從“粗放式發展”到“精細化經營”;從“政府任務型”到“市場導向型”;從“民族公司”到“國際公司”的轉變。從產業角度...
2、查找不足,注重解決瓶頸問題
注重尋找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瓶頸,致力于破解制約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的短板,尋找突破發展的切入點,解決核心問題,妥善處理文化旅游與文化旅游的關系。理順文化旅游產業部門分工和部門聯合關系,發揮戰略引領作用,保障文化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
3、全面調查
規劃制定前應進行全面調查,利用各種新媒體、研究平臺、數據庫工具進行深入研究,形成可視化分析結論。
四、開展產業發展環境評價
將經濟資源、文化資源、治理資源、創新資源、要素資源納入文化和旅游產業發展環境評價體系,識別發展優勢資源、發展機遇、分析劣勢等。
5、文化旅游資源梳理與評估
目前,我國的旅游資源評價體系是在傳統觀光旅游發展階段形成的,難以滿足體驗旅游時代游客的需求。我國幅員遼闊,文化歷史悠久。擁有豐富的自然旅游資源、文化旅游資源和多種公共旅游資源,成為產業融合發展的重要基礎。
規劃要突破傳統的旅游資源分析框架,挖掘能夠充分體現自身文化特色、對客源市場具有吸引力、整合后在市場上具有充分競爭力的文化旅游資源。建立“物質文化遺產 非物質文化遺產 現代文化”的旅游資源分析框架,深入挖掘文化旅游資源內涵,建立完整的文化旅游資源價值評價體系,評選最有價值的文化旅游資源用于規劃。對文化資源進行深度解讀,充分挖掘當地資源價值;吸引更多游客,實現產業發展與文化保護的雙贏。
六、明確發展目標和戰略
堅持“以文化強旅游、以旅游興文化”的方針,結合當地文化旅游資源水平和分布,明確各地文化旅游發展的主要任務、重大項目、主要產品。地區。在此基礎上,明確規劃文旅融合總體發展目標。明確了工業增加值、合理區域布局、優化產業結構、提升產品和服務等具體目標。發展目標應盡可能量化;發展任務要具體、突出。
七、做好短、中、長期目標銜接
不僅要著眼于五年,還要對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各項目標以及到本世紀中葉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部署做出預測。
八、注重凸顯區域發展特色
尋找本地區與其他地區的異同,挖掘其發展價值,準確把握其發展特點,在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中突出區域特色。
9、清晰的定位和計劃
在充分了解當地文化旅游資源、市場環境、國家政策的基礎上,分析區域發展的機遇和挑戰,明確區域發展目標和文化定位,完成當地文化旅游發展的結構調整和重構,制定文化旅游計劃。制定產業發展詳細戰略和實施方案,培育形成文化和旅游創意產業鏈和產業集群,推動建立跨界跨領域綜合性產業集團和產業聯盟,形成旅游、文化、體育、娛樂、康復、餐飲、傳媒等綜合產業體系。
十、創新發展模式
通過業務創新、產品創新、商業模式創新、技術創新等多種創新手段,聚焦文化創意與旅游融合發展,明確文化創意產業與旅游融合發展領域,完成文化創意產業與旅游融合發展。地方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結構調整和重建。挖掘文化旅游消費新動能,打造文化旅游產業發展新動能,構建文化旅游融合創新業務體系。
11、明確重大項目及其空間布局
文化旅游“十四五”規劃要明確重大項目及其空間布局。重點產業項目要確定行動目標,分解行動任務,與國土空間規劃、主體功能區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城鄉規劃統一部署。整合其他空間規劃,推進“多規合一”,使國土空間規劃能夠為文化旅游規劃確定的重大戰略任務的實施提供空間保障,保障重點工程的突破和實施。
十二、明確重點領域戰略方向
要在前期研究基礎上,明確文化旅游發展重點領域和重要領域,找準突破發展切入點,解決核心問題,發揮戰略引領作用,保障文化高質量發展和旅游業。要對重點領域、重要區域明確、有針對性的戰略定位,挖掘其發展價值,準確把握其發展特點,使之成為文化和旅游發展的一把利刀,形成突破發展的格局。
13、制定充分的策劃內容
規劃必須包括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發展目標、空間布局、重點產業、重點任務、重點工程、保障措施以及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內容。
14、做好規劃銜接和創新工作
規劃方法要在保證規劃內容不遺漏、上級規劃銜接、與修訂規劃銜接的基礎上,進行合理適度創新。
15、增強規劃可操作性
規劃應當配套制定年度執行計劃,便于組織實施規劃年度監測分析,加強監測評價結果的應用。其中,重點項目和政策舉措是必要的、可行的。注重規劃和實施的可操作性。既要站在區域大發展的背景下考慮問題,為未來發展和環境變化做好準備,又要結合區域發展實際,穩步推進,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16.開展專題研究
鼓勵綜合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創新規劃輔助工具,開展行業研究、政策解讀等。做好現有政策促銷內容評估(問題匹配、銜接、落實),優化必要的政策措施。政策服務,補齊政策服務缺失項目。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