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促進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2024“傳承·創新中華文化”交流會在廣東省瑞萊大酒店成功召開。來自全國各地的六十多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領域的專家學者與會,圍繞“中華文化傳承創新與發展”主題,進行多方面深入研討。

廣東傳統文藝研究會主席林樂虎、中華通俗文藝研究會名譽副會長朱國成、華夏文化促進中心主任劉志申、中華通俗文藝研究會副秘書長李楠楠、廣州市文化研究院院長李棟等領導,與來自全國各地各領域的傳承弘揚中華文化使者,一起參加了會議。
會上,廣東傳統文藝研究會主席林樂虎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他指出,廣東傳統文藝研究會將繼續堅定不移地堅持黨對文藝工作的領導,緊緊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工作,努力開創中國通俗文藝事業的新局面。

劉志申在此次論壇會談到,通過傳承弘揚中華文化有利于凝聚共識:匯聚各界人士共同探討中華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形成對中華文化價值的共識,增進不同階層、不同背景人群之間的相互理解和尊重。傳承弘揚中華文化高峰論壇活動有助于推動文化建設,它不僅豐富了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也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了力量。
李棟也在此次論壇上也發表對該論壇的意見,他認為中華文化不僅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血脈,也是世界文化寶庫中的瑰寶。從孔子的仁愛思想到老子的道德經,從唐詩宋詞到四大發明,無不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智慧和創造力。在新時代背景下,我們更應該深入挖掘和傳承這份寶貴的文化遺產,讓其在現代社會煥發出新的光彩。

在此次論壇上,有來自全國各地各領域代表對各文化領域的看法與發展方向作了積極討論。
甲骨文研究學者盧彬老師從甲骨文的角度深入淺出地剖析了文字起源與中華文明的密切聯系,通過圖片、文字徐徐展開甲骨文歷史文化與中華文明相生相發的歷史長卷。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人才庫專家何金歌先生充分闡述了易學文化與現代科學的關系,就易學文化在現代社會中的應用價值和發展展開分享。何金歌先生現任中國傳統文化促進會理事以及易經專業委員會理事、中國文化藝術發展促進會國學文化專業委員會委員、山東省濟寧市書法協會會員、江蘇省徐州市周易研究會會員。
中華文聯書法藝術中心主任王彥董作從“中國書法對外傳播的意義”“當代中國書法海外傳播的途徑及效果評估”“關于加強中國書法海外傳播的思考”幾方面分享了對書法海外傳播的心得感受。他認為中國書法對外傳播具有政治意義、美學意義、教育意義、文化意義和國際意義,要積極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擴大中華文化影響力,增進中外文明交流互鑒,共享中華文明成果。
本次活動匯聚了川劇變臉、山東快書、太極拳及詩朗誦等多元藝術形式,為觀眾呈現了一場精彩紛呈的才藝盛宴。

希望通過組織此次活動,能夠集結各界力量,共同探討如何在新時代更好地傳承與弘揚中華文化,為社會經濟持續發展注入文化力量。
此次“傳承·創新中華文化”交流會的舉行,不僅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致敬,更是對文化多樣性和文化自信的展現。我們有理由相信,通過這樣的平臺和機會,中華文化的魅力和價值將得到更廣泛的傳播和更深入的理解。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