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為新時代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扎實穩健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指明了前進方向。廣大黨員干部要深刻領會全會精神、把握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義,聚焦根本點、緊扣核心點、錨定落腳點,推動全面深化改革行穩致遠。
聚焦“聽黨指揮”根本點,在忠誠不渝、領航定向中前行,推動全面深改“植根于心”。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只有堅定不移聽從黨的領導,中國式現代化才能行穩致遠、繁榮富強”。從艱苦卓絕的革命斗爭到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壯闊實踐,從物質匱乏、生產力低下的困境到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歷史與現實無不昭示,新時代之所以能鑄就如此輝煌的成就,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所以能展現“新氣象”、步入“新時代”,關鍵在于始終堅守黨的堅強領導。當前,我國全面深化改革正步入關鍵期、沖刺期,改革之路仍布滿“雄關險隘”需攻克,“激流險灘”待跨越,還需應對一系列復雜多變的風險考驗。廣大黨員干部要忠誠不渝聽黨令,矢志不移隨黨行,堅決擁護黨中央的決策部署,一絲不茍執行黨中央的戰略安排,在思想深處、政治立場、行動步伐上與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緊密一致,通過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思想,明晰改革的目標、路徑與策略,堅定不移把握改革開放的正確航向,既不走封閉保守的老路,也不走改弦更張的歪路,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掌舵領航。
緊扣“科技創新”核心點,在攻克難關、引領未來上著墨,推動全面深改“向高處攀”。科技創新是加速中國式現代化步伐的核心引擎。從昔日技術封鎖下的艱難前行到今日科技自立自強的豪邁步伐,科學技術從未如此深刻地驅動國家飛躍、改善民眾生活。當前,全球科技競爭與變革浪潮洶涌澎湃,我們比以往任何時期都更加清醒地認識到,必須將科技創新的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廣大黨員干部要切實強化科技工作的戰略部署、高效治理,緊跟各領域科技前沿動態,精確調控科研資源配置,轉變“紙上談兵”的培育模式,構建融合理論學習、實踐操作、項目孵化、市場對接的“創新鏈條”,全力鍛造實戰型科技人才。要營造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良好氛圍,鼓勵青年科研工作者“挑大梁”“唱主角”。各地各級黨組織要將“立足當下”與“著眼未來”相結合,既要集中力量攻克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生物技術等前沿科技領域的關鍵技術與“卡脖子”難題,奮力實現技術躍升、產業突圍,又要結合本地特色與產業優勢,以先進科技為傳統產業插上“智能翅膀”,促進“傳統產業”向“未來產業”的華麗轉身。既要促成“從無到有”的原始性創新、更要助力“由小變大”的集成性創新,推動全面進步邁向更高臺階。
錨定“為民服務”落腳點,在不忘初心、情系民生上發力,推動全面深改“往實里走”。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只有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中國式現代化才能贏得人民信任、匯聚磅礴力量”。從烽火連天的革命歲月到和平建設時期的蓬勃發展,從百姓溫飽尚成問題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從國際地位邊緣化到成為全球經濟治理的重要參與者與推動者,歷史與現實生動展現,新時代之所以能取得如此輝煌的成就,中國人民之所以能享有前所未有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關鍵在于黨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當前,我國正處于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上,社會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仍然突出,人民群眾在教育、醫療、住房、養老等領域還有不少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廣大黨員干部要矢志不渝為人民,真心實意解民憂,積極響應黨中央的號召,切實執行黨中央的惠民政策,在情感上、利益上、行動上同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年輕干部應走出辦公場所,積極邁向群眾呼聲高、矛盾隱患集中的區域,利用“村頭會議”“社區沙龍”等多種渠道,廣泛吸納各方聲音尤其是基層群眾的心聲,把實情掌握全面、把難題剖析深刻,真正做到群眾有所需、政策有所為,保證每一條政策措施都能精準實施,每一項政策成效都能造福于民。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