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流動黨員管理工作的意見》,強調要從管黨治黨的高度做好流動黨員管理工作。流動黨員是黨員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流動的“紅色寶藏”。然而,流動黨員動態掌握難、學習落實難、活動開展難、作用發揮難等“癥結”仍是制約流動黨員管理的關鍵瓶頸。因此,各級黨組織要立足實際摸清家底,采取分類施策、動態管理等方式,為流動黨員“風箏歸巢”架起“連心橋”,確保流動黨員“離家不離心,離鄉不離黨”。
常態聯系摸“家底”,讓流動黨員“流動不流失”。流動黨員具有流動性大、分散性廣、可控性弱等特點,特別是當前快速的人口流動讓各地的“隱形黨員”“口袋黨員”現象凸顯,也為各地帶來“底數難”的問題。為確保流動黨員不“迷航”“失聯”,必須做好精細化統籌管理。要放大黨組織的“磁吸效應”,建立流動黨員“信息庫”,依托黨員管理信息系統建立起“流入地”和“流出地”的“雙向摸排”模式,通過組織找黨員、黨員找組織、黨員找黨員,采取黨組織“自查”、支部委員結對“尋查”、與相關部門“聯查”、上門入戶“核查”等方式,隨時掌握流動黨員的最新動態,補充和更新黨員信息,搭起黨組織與流動黨員之間管理、教育、服務的“橋梁”。要建立流動黨員定期分析制度,按照地域分布、行業劃分、流動原因等分類建立臺賬,堅持“有利于黨組織管理、有利于流動黨員發揮作用”原則,實施分類跟蹤教育管理措施,引導流動黨員就近參加組織生活,主動亮身份、做表率,從“異鄉人”變為“建設者”,為當地發展貢獻力量。
雙重學習補“食糧”,讓流動黨員“高飛不斷線”。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問題導向,針對不同群體黨員特別是流動黨員,采取精準有效的教育管理措施”。流動黨員長期在外,生活場所不固定、工作時間不一致、學習成效難評估,容易產生教育跟不上、學習形式化等問題。為確保流動黨員教育管理不“脫節”“掉隊”,必須做好精細化教學供給。打造線下“假期課堂”,抓好清明、中秋、春節等流動黨員集中返鄉契機,結合“三會一課”、主題黨日、黨員冬訓等形式開展“集中補課”,組織流動黨員聆聽一堂專題黨課、觀看一部黨員教育片、開展一次主題黨日、舉辦一次技能培訓、就近打卡一次“紅色基地”等活動,“全方位”“沉浸式”感悟初心使命,引導流動黨員從思想富礦汲取精神滋養,從理論糧庫補足精神食糧。打造線上“指尖課堂”,依托黨員教育“中央廚房”、學習強國、微信公眾號等遠程教育渠道,以“云會議”“云課堂”等方式推送學習內容,破解流動黨員受地域、時間等限制無法正常參與黨組織生活和集中培訓的難題,保障流動黨員“遠行不掉線,教育不脫節”。
優化服務強“歸屬”,讓流動黨員“作用不打折”。流動黨員就是“流動資源”,是區域發展的“潛在力量”,要堅持“黨員流動到哪里,黨的組織就建設到哪里,管理服務就跟進到哪里”原則,積極搭臺鋪路,引導流動黨員主動亮身份、亮職責、亮實績,及時“歸隊”發揮作用。要在服務保障上下功夫,建立流入地與流出地協調聯動機制,實行信息互通、資源共享、雙向培養,根據流動黨員分布情況,設立黨員服務驛站、片區服務中心等,及時提供就業指導、法律援助、技能培訓、社保醫療等服務,讓流動黨員在外也能感受到黨的關懷、家的溫暖,實現“脫管”變“在冊”,“流入”變“融入”。要在作用發揮上下功夫,積極引導流動黨員爭當回饋家鄉的“服務員”,通過搭建“線上流動黨員之家”、組織開展“云上院壩會”等方式,收集流動黨員助力家鄉發展“金點子”,增強流動黨員的建設責任感、家鄉歸屬感。同時,結合黨員民主評議工作,對流動黨員作用發揮情況實行積分量化管理,鼓勵流動黨員在基層治理、城市更新等攻堅一線勇于擔當作為,切實發揮作用,以“紅色力量”激活黨員“流動細胞”,以“流動寶藏”助推基層治理高質量發展。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