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國作家協會創作研究部、山西省作家協會主辦的張銳鋒長篇散文《古靈魂》研討會和呂新長篇小說《深山》研討會,分別在北京舉行。
八卷本200萬字的厚重長篇散文《古靈魂》由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24年5月出版。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李敬澤指出,《古靈魂》作為現代散文藝術的一個特殊文本,關于散文的一系列基本問題、重大問題在其中被提出、被顯形,這本身就體現了作品的重要價值。而張銳鋒始終堅定的、極具探索性的回答,對于散文作為一種現代藝術形式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全國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閻晶明談到,《古靈魂》以眾多人物的心理獨白,展開了超越歷史的多維度對話,在豐沛詩意和充滿哲思的表達中,將晉國600年的興衰史呈現出來,是一次運用多種筆法、包含著當代意味的歷史書寫。
山西省作家協會主席李駿虎肯定了張銳鋒作為“新散文”的開創者之一和代表性作家,為推動散文藝術的發展作出的重要貢獻。
何向陽、徐可、賀紹俊、魯順民等15位專家學者對作品中包含的散文、詩歌、小說、戲劇等多種文體的綜合性敘事及關于人性、歷史和文化的思考進行了精彩解讀。認為張銳鋒長篇散文《古靈魂》以晉國歷史為線索,展現了眾多人物的生活和內心世界,以及由此構成的雄渾的歷史畫卷。作者所講述的不僅是故事,還在追尋歷史線索中引出紛繁復雜、充滿了奇異感的故事群。不是簡單地對歷史進行敘述,而是注重對個體在歷史中的作用并從文化心理意義上予以解讀。基于人性的相同,執著于和歷史人物對話與溝通,從而將我們帶入了從西周開始到春秋時代的歷史紛擾,讓我們感受到歷史的魅力,也感悟自己現在的生活。
中信出版社2024年8月出版的長篇小說《深山》,共39章,約33萬字,書寫深藏在晉北太行山壑里的生命群像及渴求破山而出的新生命力。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吳義勤指出,《深山》里的鄉村既是原生態的、民間化的,也是審美化、意象化、寓言化的。呂新的寫作與各種類型的鄉土寫作模式不同,不是高高在上的啟蒙敘事,也不是潮流化的敘事,而是有效克服了各類非文學污染的敘事。在其民間視野的觀照下,宏大歷史融解在生活和生命的細節中,每個人與物都是平等的,都有敘事主體性和敘事話語權。由此,他以眾聲喧嘩式的敘述,傳達詩性和悲憫的情懷,保持了文學的純粹。
閻晶明認為,《深山》文本結構奇特,藝術性豐富多樣,表現力更加飽滿,詩性描寫與寓言化的反諷式描寫共同存在。
李駿虎談到,山西是現實主義文學重鎮,自“山藥蛋派”“晉軍崛起”之后,全力打造“新時代文學晉旅”,呂新是山西作家的楷模,今后將持續聚焦優秀作家的培養。
賀紹俊、梁鴻鷹、王春林、魯順民等12位專家學者分析、解讀《深山》的文本結構、詩性表達、歷史呈現、美學意義和先鋒性。大家表示,《深山》還原了上世紀70年代的鄉村日常,既有地理意義上封閉的“深山”,也有封閉造成的人內心世界的“深山”,表現人們以各種方式掙脫禁錮的努力。作品用批判思想和啟蒙精神書寫深山里小村落的眾生相,用冷靜的眼光旁觀世事、洞悉變化,同時又有一種超越性視角。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