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生活,不同經歷的人往往會有不同的體會——詩人說,人生如詩,音調悠揚;演員說,人生如戲,有悲歡離合;茶博士說,人生如茶,有甜有苦……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智者見智慧。作者認為,人生是一條拋物線。
什么是拋物線?就是把一個物體扔出去,落在遠處的地面上。物體在空氣中經過的曲線是拋物線。人出生時,從零開始,經過青春、青年、強健、老年,最后在死亡后回歸零。這段時間他所經歷的,就像一個物體被外力從地面拋起,然后在空中行進,最后落回地面。從這個意義上說,人生就像一條拋物線。
人生是一條拋物線,以拋物線的頂點為界,大致可以分為前后兩條半弧。弧線的前半部分是上升的,而后半部分一定是下降的。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自然規律。生命拋物線前半段的上升動力來自于拋物線的強度和強度。投擲者本身的能力將決定其拋物線的高度和長度。
生命拋物線的高度是生命的巔峰期,也是衡量生命的高度。高度越高,形成的迷人影響力就越持久,證明生活中的艱辛和努力與事業成功的高度是一致的。
科學實驗結果表明,拋物線在運行過程中形成的曲線是多個力矩的組合。有人拍攝到跳球以每秒25次的速度形成的拋物線軌跡。從中我們可以看出,正是點的組合才使得曲線變得完美。人生就像一條拋物線。人生的道路不同,拋物線的形狀和位置也不同,但這條曲線的意義永遠不會改變。拋物線的每一個點,即生命的每一天、每一年、每一個時期,都可以準確地標記在坐標軸上。每個點都有其獨特的含義。把一個人的經歷的這些點連接起來,就是一個與別人不同的人生,表現出人生軌跡是精彩還是黯淡;無論是大還是小。
樹高千尺,落葉歸根。生命的拋物線只有一個起點。無論它的巔峰有多高,最終都會回歸原點,回歸大地母親的懷抱,一起歸零。這樣的現實是殘酷的,是人生的遺憾,但也是人生唯一無法為人類左右的最大的公平。看似有無限可能的生命過程其實并不是無限的——一切都在那條拋物線上。
?人生是一條拋物線,后半段弧線向下。除了自然的生老病死之外,還有各種意想不到的不確定因素。如果生命主體的精神境界能夠達到一定的高度,那么他就會出現一條看不見的拋物線——那就是精神拋物線。比如舉世聞名的老子、孔子、釋迦牟尼等。千百年來,這些圣人的一生所形成的精神拋物線一直傳承給后人。肉身雖然消失了,但精神上的影響卻還在。
人生的拋物線涵蓋了一個人的綜合能力、思想修養和精神狀態。對于一個人來說,人們看不到他生命拋物線的高度,但是可以從他的言行中來衡量。這是人類本能反映的自然規律。
因此,人要想達到人生的高度,就應該參照拋物線原理及其所揭示的規律來行動。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