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以才立,政以才治,業以才興。”人才是社會發展的第一資源,是治國興邦之本。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公報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會議內容為我國的人才發展指明了方向。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起點新階段,人才是創新和發展的核心驅動力,能夠為科技的蓬勃發展注入生命力與活力。各地政府應當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做好“引才”、“育才”、“留才”工作,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堅實的人才基礎,推動中國式現代化行穩致遠。
聚焦追求“卓越成就”,以“繁星點點聚星河”的愿景“攬才”,讓四方英才“星光熠熠”共耀蒼穹。“濟濟多士,乃成大業;人才蔚起,國運方興。”在深化改革的關鍵時期,各地政府應積極響應黨的號召,將“引才”作為首要任務。實施更加積極、更加開放的人才政策,以不拘一格選人才的態度和原則廣納賢才。正所謂“良禽擇木而棲”,人才作為社會發展的重要資源,他們擁有選擇的資本和權利,應提供優厚的待遇和條件吸引人才、招攬人才。同時,加強與國際知名高校、科研機構及企業的合作,搭建人才交流與合作的平臺,拓寬人才引進渠道,確保人才資源的持續供給。匯聚英才,為全面深化改革注入強勁動力,共筑發展基石。
聚焦激發“無限創意”,以“匠心獨運琢璞玉”的執著“育英”,讓潛力無限的“新苗”茁壯成長,綻放異彩。人才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應該是長期性、深層性的戰略堅持。通過加大對教育、科研等領域的投入,建立完善的人才培養體系。鼓勵高校、職業院校與企業開展深度合作,實施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等模式,培養符合市場需求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同時,注重人才的持續教育和終身學習,為他們提供多樣化的學習資源和機會,不斷提升其專業素養和創新能力。“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爭當伯樂,樹立識才意識,發現和發掘人才的未來潛力,為深化改革提供源源不斷的智力支持。
聚焦營造“美好家園”,以“明月清風伴君行”的溫情“留賢”,讓心懷夢想的“智者”安居樂土,共創輝煌。“鳳凰非梧桐不棲”,人才也會為了更好的發展機會和空間“流動”。各地政府應努力營造宜居宜業的人才發展環境,讓人才安心工作、舒心生活。同時,建立健全的人才激勵機制,堅持向用人主體授權、為人才松綁。注重人才的個性和需求,堅持人才導向,給予足夠的空間和平臺發揮他們的優勢和專長,從而激發創新精神和工作熱情。用心優化留才生態,讓人才與地方發展同頻共振、共創輝煌。
(綿竹市醫療保障局 朱泓宇)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