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旅游已經成為當今人們非常流行的生活方式和休閑方式,越來越多的人通過旅游來放松身心。旅游業發展迅速,報紙、雜志、網絡、廣播電臺都將目光投向了這個日益繁榮的市場。
文化 旅游,推動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推動兩大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途徑。提高質量和效率。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旅游是文化的載體。推動文化與旅游融合發展,對于推動旅游產業轉型升級、實現文化傳承與創新具有重要意義。推動文化與旅游融合發展,從廣播節目角度,必須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充分發揮文化資源的旅游價值,用文化元素提升旅游產品的文化品質和內涵,形成新的文化旅游新格局。發展文化旅游業態,拓展文化市場空間,促進文化消費和文化傳播。
微信、微博、移動客戶端等網絡技術成為文化旅游推廣發展的催化劑。廣播旅游節目要充分利用新媒體順應潮流,包裝策劃地方廣播旅游品牌節目,拉近旅游產品、旅游消費者、旅游之間的距離。它充當市場管理者溝通的橋梁,便利大眾旅游,促進旅游經濟發展和廣播電臺自身的可持續發展。
一、旅游廣播節目目前的存在形式
目前,我國旅游廣播節目主要存在以下形式。一是自由行頻率。此類廣播頻率一般以傳播旅游文化、提供旅游信息為己任,以打造區域旅游專業媒體為目的,如江西旅游廣播FM97.4、河北旅游文化廣播FM100.3等。
二是在其他廣播頻率推出旅游節目。由于目前旅游頻率種類不多,大多數廣播旅游節目都以各種頻率存在。節目類型包括信息、服務、文化、娛樂等,如北京藝術廣播的《環球旅行家》、黑龍江龍光專車頻率的《龍游天下》等。
三是網絡直播平臺的旅游節目。比如喜馬拉雅FM的廣播旅游節目《談美國》利用主播作為移民的優勢,向聽眾講述美國的方方面面。目前擁有25萬名粉絲,觀看次數超過3000萬次。這類音頻客戶端旅游節目具有個性化、互動性強、產品化的特點,可以為廣播電臺制作旅游節目提供很多參考價值。
2、當前旅游廣播節目存在的問題
1、旅游節目內容同質化
目前,各廣播電臺的旅游節目基本采用“互動話題 信息”和“互動話題 音樂”的結構。雖然互動話題的選擇不同,但內容卻大同小異。廣播旅游節目同質化的原因一方面在于沒有對受眾需求進行分析;另一方面在于沒有對受眾需求進行分析。另一方面,旅游領域垂直細分不夠。當然,也存在跟風現象。如果某個節目流行了,大家都會效仿。 。不同需求的觀眾會聽到同質的節目。長此以往,用戶粘性將會不斷降低。
2、缺乏場景化聆聽
場景收聽是移動互聯網環境下廣播與新媒體融合的重要方式。目前,旅游廣播主要有兩種模式。一是與相關嘉賓討論某個旅游話題;另一種是以簡單的音頻報道作為旅游節目的內容和素材。前者很容易做成普通的脫口秀,而后者則容易因不斷的場景切換而造成觀眾聽覺疲勞。因此,這兩種模式都無法引導聽眾進行旅游節目的場景化收聽。
3、新媒體互動方式單一
目前,大多數旅游節目對新媒體的運用都比較簡單。很多節目沒有自己獨立的新媒體平臺,而是依靠統一頻率的新媒體平臺進行傳播,新媒體互動僅僅停留在發布互動話題的層面。很多老旅游節目雖然粉絲多,但缺乏運營,整體粉絲活躍度較低。
4、線上線下活動的差距
線上與線下活動的差距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線下活動與線上節目聯系不緊密,不可能通過線下活動吸引聽眾觀看線上節目。線下活動應該反饋給程序,成為程序。參與活動后有效輸入內容而不是什么都不輸入。二是注重活動而非計劃。由于節目組通過線下活動獲得了一定的利潤,因此將大部分精力投入到組織各種活動上,而忽略了節目本身的質量。三是活動過于商業化。廣播旅游節目一直肩負著傳播文化、引領價值取向的責任。過度的商業氣息不僅影響聽眾的體驗,也違背了廣播本身的社會屬性。
3、融合媒體環境下廣播旅游節目發展探索
一、突出強化廣播優勢特色,擴大聲音力量
在融合媒體環境下,廣播作為傳統媒體之一,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插入或播出節目內容,且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廣播采用“聲音”來播報,看似缺乏視覺直覺,但通過主持人不同語言風格的傳遞,可以在激發觀眾想象的同時保持神秘感,留下空間和美感讓觀眾品味。例如,CRI國際在線網絡電臺正式轉型為全天直播型音樂電臺,設立懷舊金曲頻道,設立大型直播和小欄目,為觀眾提供24小時不間斷的好音樂和好音樂。全球信息內容。
聲音除了放大聲音的優勢外,還可以用來拓展服務。例如,佛山廣播電臺推出的“自助語音導游”將廣播電臺的聲音優勢與景區導游結合起來。根據景區需求,為不同景區和游客提供高品質語音導覽,由知名主持人以粵語、普通話、英語進行講解。講解的音頻內容不僅有助于景區宣傳自身特色、提升游客的旅游體驗,同時也增加了廣播電臺的影響力。此外,隨著境外旅游的涌入,國際旅游廣播推出全新“體驗式直播”,將直播帶入線下特定場景進行體驗展示,打破主播與觀眾之間的線上距離;國際廣播電臺全球旅游廣播再次升級,在旅游的基礎上,又多了一個“點”,那就是旅游是一種工具和方法,是文化藝術到達遠方的原因。
2、運用“互聯網 ”思維,增強線上線下聯動
旅游廣播節目要善于運用“互聯網 ”思維,不斷嘗試各種新媒體方式。節目可以單獨設立公共平臺,通過內容運營,將其打造成集旅游資訊、旅游攻略、旅游項目于一體的信息搜索平臺。通過這個平臺,可以建立聽眾社區,實現信息共享和有效的溝通互動。
另外,旅游本身具有視覺屬性,因此可以突破廣播音頻節目的限制,通過在線直播的形式與旅游巧妙結合,通過直播內容的設置實現流量轉化。對于旅游廣播節目來說,組織線下活動是打造節目品牌影響力的重要途徑。廣播旅游節目要特別注重活動深度,兼顧娛樂性,不忘提升節目社會影響力,傳遞正能量。
CRI提出建立線下旅游,并提出旅行目的地不是旅行的終點,旅行不是生活的重點。生活的另一面是,你可以將世界的“點”串成線,將線編織成網,網住世界,讓旅行多一點。除了線下活動與線上宣傳的緊密配合外,還形成了廣播聽眾與活動人群的雙向轉化。線上開展有針對性的專題促銷,進行持續直播,或邀請參與者講述個人經歷,并及時反饋線下互動,確保線上線下聯動。
3、打造“旅游 周邊”,拓展創收渠道
多年來,廣播一直作為公共媒介為聽眾服務。因此,對于大多數廣播節目來說,廣告是唯一的收入來源。隨著新媒體的發展,電臺的創收方式不再局限于廣告。對于廣播旅游節目來說,還可以通過增值服務和收入轉化來產生收入。
廣播旅游節目的內容必須新穎、獨特。節目策劃時除了關注旅游行業動態信息外,還應多角度、多層次推廣旅游新生活。 CRI全球旅游廣播電臺是一家致力于推廣“旅游 ?”理念、專注出境旅游的全國性網絡廣播電臺。品牌節目《趣旅行》對旅行 美食/攝影/建筑/設計/藝術等各類高端話題進行采訪,展現對旅行的全新理解和啟發。還有社交活動“國際廣播電臺游學俱樂部”,您可以跟隨主持人進行一場特別的主題探索之旅。通過經驗的積累和現有素材的整合,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出版有聲讀物和書籍,還可以開發自己的新媒體產品,為聽眾提供個性化的旅行指導,既滿足了聽眾的不同需求,又產生了收入。
旅游主播在策劃線下活動時,應結合多方資源,設計包裝主題路線,吸引其他行業或商家的參與。這是服務增值的基本運作方式。旅游廣播通過與各旅游行業、部門的合作,可以獲得豐富的旅游資源,并將這些資源反饋給廣播聽眾。這樣,一方面拓展了自身的創收渠道,另一方面也增強了的品牌影響力。
融合媒體時代,傳統媒體特別是廣播媒體面臨巨大挑戰和新機遇。廣播旅游節目只有不斷突破自我、探索創新、與其他媒體融合,才能獲得更大的發展。樹立良好的品牌意識,打造有意義的品牌活動,用“互聯網 ”思維整合多方資源,讓廣播旅游節目在融合媒體時代得到更好的發展。在此過程中,旅游廣播公司之間的合作是互補的。旅游廣播機構需要與當地及其他地方的旅游管理部門、景區、旅行社建立一套良性互動機制,共同把旅游產業的“蛋糕”做大。 ”實現廣播事業雙效發展。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