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萬工程”即“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是2003年習近平總書記主政浙江期間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一項重大決策。在“千萬工程”引領下,浙江從農村環境整治入手,由點及面、提效增質,通過20多年的持續努力,深刻改變了浙江農村的整體面貌。“千萬工程”在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中做了充分探索,為全國鄉村振興工作構建了一套邏輯清晰、結構完備、切實可行的工作方法,對各地鄉村振興工作開新局、創新路具有實際意義。全國各地的廣大基層干部要學好用好“千萬工程”經驗,打開經濟發展、文化傳承、生態保護、社會治理新局面。
黨建引領,精準發力。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堅持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基層干部要汲取“千萬工程”智慧,以“強化組織建設”為切入口,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作用,疏通“毛細血管”,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最后一公里”。基層黨組織干部要不斷增強為民服務本領,積極探索現代化鄉村治理新路子,建立黨政“一把手”親自抓、分管領導直接抓、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推進機制,將“建設美麗鄉村”細化為任務清單,納入為群眾辦實事內容,采取黨政主導、各方協同、分級負責的方式,實行“網格化管理、組團式服務”,把黨建活力轉化為鄉村振興動力,持續完善農村基礎設施、文化娛樂、教育醫療等領域建設,實現農民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
因地制宜,立足創新。各地資源稟賦、發展階段不一樣,要堅持因地制宜、科學規劃,著眼遵循鄉村自身發展規律、體現農村特點、注意鄉土味道、保留鄉村風貌,積極探索符合本地實際的發展路徑和方法策略。構建以縣域美麗鄉村建設規劃為龍頭,村莊布局規劃、中心村建設規劃、農村土地綜合整治規劃、歷史文化村落保護利用規劃為基礎的“1 4”縣域美麗鄉村建設規劃體系,讓每一個鄉村都找到適合自己的“最優解”。要積極利用數字賦能,促進資源聚集,依托數字化技術摸排可利用的生態資源,根據區域規劃功能定位和區域整體布局對生態資源進行整合優化,積極打造配套產業鏈,培育特色品牌,提升生態產品價值,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現代版“富春山居圖”。
培育人才,久久為功。人才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基礎,要堅持“當下改”與“長久立”相結合,著力探索解決鄉村人才不足問題的制度體系。建立村級后備干部選得佳、用得好、育得當、留得住的閉環機制,利用在村內挖、到村外引、在鎮內調、從機關派、向全市聘等選用渠道,采取因地制宜、人崗匹配的用人方式,通過定期分析、定向培訓、定人幫帶、定崗鍛煉、定責跟蹤的育人辦法,以及政策激勵、福利保障的留人措施,培養一大批農村優秀“接班人”,為鄉村振興注入源頭活水。鄉村發展,產業先行,基層干部要積極發揚主觀能動性,深入市場調研,根據鄉村自身特色,發掘和培育有潛力的產業項目,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勵和吸引更多年輕人重回鄉村、建設鄉村、發展鄉村,不斷發揚壯大“新農人”隊伍,助力“新農人”成長為“興農人”。要通過科學分配黨建資源、合理利用組織資源、高效配置社會資源,堅持可持續發展,讓“千萬工程”在祖國的廣袤大地上落地生根,譜寫推動全面鄉村振興新篇章。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