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代表團在第四十七屆世界技能大賽上以36枚金牌位居全球榜首,充分展示了我國青年技能人才的卓越風采,彰顯了中國在職業技能人才培養上的重大成果。技能人才作為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助力經濟蓬勃發展的中堅力量,持續為技能人才蓄勢賦能,是我國由制造大國邁向制造強國的重要因素。
匯聚資源,靶向發力聯動培。“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人才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指標,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圍繞人才工作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論述,立意高遠,對將我國建設成為人才強國提供了根本遵循。培養育強一批高技能人才,需要高校、社會和企業各方資源匯聚形成合力,各司其職集中發力。充分發揮高校和科研院所人才資源,打通技能人才交流渠道,主動與高校“攀親結緣”,以訂單式引進、聯姻式培養和按需式育強為主線,將產業所需技能人才培養出來。建立健全“導師幫帶”“師傅帶徒弟”制度,選拔一批政治素養硬、專業水平強、技術能力高的“導師”,以跟班學、幫帶學、實踐學為抓手,讓“新人”盡快成長成才,盡快“出師”勇挑重任。優化暢通技能人才選拔晉升渠道,引導技能人才在職深造、外出研修,以資金支持、薪資激勵、崗位晉升為突破點,激發技能人才提升專業水平的干勁、沖勁。
凝聚共識,重點突破精心育。“創新之道,唯在得人,得人之要,必廣其途而儲之”。要營造技能人才成長的沃土,加快形成有利于人才成才的培養機制,讓技能人才根系更加發達,隊伍更加壯大。開展“以賽識才”“以賽育才”活動,讓技能人才“站出來”,技能“展出來”,能力“亮出來”,以競賽形式找差距、尋不足、補缺口、求突破,在“取經”路上讓技能人才“破土”成長。打造創新服務平臺,發揮科研創新中心優勢功能,在專利申請、技術研發、技能提升上提供便利條件,鼓勵更多技能人才通過研發平臺成果轉化、嶄露頭角。鼓勵支持職業技術院校人才培養與本地產業發展所需有效結合起來,在專業上“按需設置”,建立“工廠教學”機制,健全“培育 實踐 就業”一體化教學方式,推動技能人才專業知識更加扎實、專業素質更加過硬,吸引更多學生進校研修,儲備培養一批技能人才。用好“揭榜掛帥”“賽馬機制”,實現科技項目與技能人才共建共育格局,讓更多技能人才盡其才、用其才。
聚集賦能,精準施策大膽用。“窮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踐其實”。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科技成果應用在實現中國現代化的偉大事業中。建立技能人才交流服務機制,讓技能人才“上講臺”“進屏幕”,用新媒體形式擴大技能人才知識的知曉度、覆蓋面,讓技能人才在流動中“發光發熱”。要堅持“量體裁衣”,對技能人才尤其是服務于基層一線的技能人才“高看一眼”“厚愛一分”,在政策制定上“吃偏飯”,享受更多政策支持與優惠。做實做細技能人才服務,優化完善服務體系,在包抓聯系、入企問需方面出實招、出硬招,對技能人才關心的職稱評定、子女入學、落戶住房和教育醫療方面“對癥下藥”,讓技能人才留的安心、順心。打通技能人才對外渠道,在選樹人才典型、選拔培養對象、選聘科技副總方面優先考慮,讓更多技能人才展風采、走做表率。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