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產黨員微信公眾號近日發布的《習近平的“舟”之喻》一文指出,習近平總書記常常以“舟”為喻,言志明心,帶領14億多中國人民奮楫爭先。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時期,廣大黨員干部要深刻領悟習近平總書記的“舟之喻”,讀懂其千鈞內涵,并轉化到改革的偉大實踐中,不斷書寫全面深化改革新篇章。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細悟改革的“為民之道”,在改革偉大實踐中“付真心、暖民心”,堅守“但愿蒼生俱飽暖”的純粹。四十余年波瀾壯闊,改革開放春風愈濃。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社保城鄉統籌、政務服務一站式辦理……一項項改革舉措從“紙上”落到“地上”,走進人民心里,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正在不斷變為現實。在改革進一步深化的過程中,黨員干部要始終堅持人民至上,不管在教育、醫療、社保、住房、養老等哪個崗位上履職,都要做到“四下基層”,主動傾聽最前沿的群眾呼聲,解決最棘手的群眾難題,用大白話、農家話做好改革政策宣傳和改革意義解釋,挨家挨戶傳遞黨的聲音、收集群眾心愿,并原汁原味地向上傳遞,使其作為制定全面深化改革任務清單的第一參考。同時,還要與群眾“打成一片”,在與群眾圍爐煮茶、散步垂釣的過程中收集關于改革推進的“土方法”“好建議”,識口碑、集群智,將群眾的“土言土語”歸納總結成改革“金點子”,讓改革舉措接地氣、有人氣、冒熱氣。
“決不能刻舟求劍”——細悟改革的“創新之道”,在改革偉大實踐中“日日新、又日新”,鍛造“天工人巧日爭新”的本領。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的浙江之行中強調,“現在的形勢已經很不一樣了,大進大出的環境條件已經變化,必須根據新的形勢提出引領發展的新思路。”為了國之復興、民之安康,黨中央始終走在時代前列,提前謀劃、提前部署,以“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西部大開發”“一帶一路”等創新之策從容應對時代發展洪流。如今,站在新征程的“關鍵節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還有很多未知領域需要我們探索、創新,還有很多新的問題是我們沒遇到過、沒處理過的,如果因循守舊、固步自封,改革發展就會原地踏步。廣大黨員干部當樹立“危機意識”和“創新意識”,要勇于在不同領域打破常規、發出質疑,通過深入調查研究,掌握實情、抓住癥結,廣泛聽取各方意見建議,共同探索新的思路和方法,推動改革舉措在各個領域“推陳出新”,讓改革推動發展不斷煥發生機。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細悟改革的“奮斗之道”,在改革偉大實踐中“蹚急流、涉險灘”,保持“亂云飛渡仍從容”的定力。凱歌而行,不以山海為遠;乘勢而上,不以日月為限。在百年未有之世界局勢加速演進和綜合國力競爭日益激烈的當下,改革事業如同“逆水行舟”,如果我們畏難止步,國家發展就會退步。是以,廣大黨員干部要發揚不懼艱險、敢闖敢為的奮斗精神,勇當“尖兵”“猛將”,干在第一線、沖在最前沿,再戰改革路上的新“婁山關”、新“臘子口”。一方面,要常常深入基層,在安全生產、進企服務、駐鎮駐村、耕地保護、民政社保等一線崗位上,將全面深改千絲萬縷的任務串聯起來,瞄準“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重點領域和“一子落滿盤活”的關鍵環節精準發力,打通改革紅利落到群眾身邊的“最后一公里”;另一方面,要敢于接改革路上的“燙手山芋”,主動請纓到改革任務最難最重處攻堅,從紛繁復雜、千頭萬緒的實際情況中,找到突破口和發力點,以巨大的勇氣和魄力解決“老大難”問題、“牛皮癬”問題,解開“死結”,厘清頭緒,推動改革發展暢通無阻,高歌前行。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