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要“完善強農惠農富農支持制度,壯大縣域富民產業,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培育鄉村新產業新業態。”中國式現代化基礎在三農,正值金秋豐收時節,黨員干部要深入領會全會精神,主動扛起改革旗幟,共繪農民豐收新篇章。
運用科技賦能,鋪敘現代農農業圖景,繪畫農業強國豐收圖。從“刀耕火種”到“精耕細作”再到“現代科技農業”,科技與農業的深度結合,讓中國人民擺脫了“靠天吃飯”的命運,從而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人們利用智能物聯網、智慧無人機、田間作業機器人等科技手段,探索出有“智”更有“質”的智慧農業技術來賦能春耕備耕。科技是農業發展的第一生產力,創新是農業發展的第一動力,農業強國必然是科技強國。以加強農業科技力量建設為支撐激發鄉村發展內生動力。布好科技惠農“長遠棋”,以農業科技體制改革為原動力和驅動力,以科技創新賦能鄉村全面振興,實現科技“慧”農更惠農。
挖掘本土特色,規劃地方產業藍圖,繪畫獨特農業豐收圖。土特產在促進鄉村振興中具有重要作用,通過發展土特產可以帶動鄉村經濟發展、激發農民創業熱情、提升鄉村知名度和影響力,并促進鄉村旅游的發展。圍繞做優做精“土特產”文章,深挖“土”的資源,放大“特”的優勢,延伸“產”的鏈條,結合本地優勢特色,不斷適應需求提升品質,特競爭優勢。
以“互聯網 ”為介,拓寬產品銷售前景,繪畫農民致富豐收圖。酒香也怕巷子深,打通了銷售渠道,土貨也成了香餑餑。在現實中,經常出現農戶的芒果滯銷、優秀工藝繡品沒有銷售渠道、傳統手工藝人漸漸流失的局面,并非是沒有品質質量上好的產品,而是往往找不到銷售的渠道。從春季茶園里直播采茶,到倉庫里現拍現開果現發貨的榴蓮,再到邊“云游”景點,邊購買土特產的獨特體驗,通過對鄉村價值的不斷挖掘,直播間所囊括的場景正在持續豐富中。對于農產品直播來說,溯源直播可以讓消費者更放心產品質量,從而提升消費信任感。農產品不僅凝結了農民的勞動成果,背后或有濃厚的鄉村底蘊,或飽含歷史文化,需要對鄉村價值進一步挖掘,不僅讓更多農產品通過直播電商“出圈”,也把背后的鄉村展現到人們眼前,進而更進一步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
(陵水黎族自治縣市場監督管理局 符其康)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