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桐城市考察,參觀了清代大學士張英與鄰居吳家互退三尺地基而成的六尺巷。“千里家書只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六尺巷背后蘊涵的文明禮讓、以和為貴的中華傳統美德,對于現今社會和諧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以禮度己,向內反省塑自身。禮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涵著以和為貴的思想,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許多人物事例中都閃爍著這一光輝。孔融讓梨,司馬徽讓豬,于令儀寬偷等文明禮讓,以和為貴的美德,在口口相傳的故事中不斷的影響著我們“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講好禮讓故事,弘揚好其中的思想文化,讓新時代青年在耳濡目染中,提高自己的個人素養。讓我們的優秀文化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好新的“六尺巷”故事,讓六尺巷美德在新時代熠熠生輝。
以禮待事,向下探索基層策。20世紀60年代,浙江省諸暨市楓橋鎮創造性的提出了“楓橋經驗”。幾十年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的基層工作辦法在社會各地廣泛開展。桐城市在充分學習借鑒“楓橋經驗”的基礎上,扎根桐城實際,將“六尺巷”精神全方面融入社會治理。依托六尺巷背后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桐城市在調解居民糾紛、鄰里矛盾時,做到以理服人,以德服人,將問題解決在社區里,更好的推進基層工作,形成了以“聽、辨、勸、借、讓、和”六步為核心的新時代“六尺巷工作法”。2023年,“六尺巷工作法”被寫入全國“兩會”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同年11月,獲評全國新時代“楓橋經驗”先進典型、入展楓橋經驗陳列館。
以禮交國,向外勇擔國際責。神舟升空、嫦娥探月、蛟龍潛海、量子通信、北斗導航……近年來,中國的實力步步提升。中國作為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和公共產品的提供者,在世界的舞臺上堅持文化交流互鑒,積極展現大國擔當。中國與阿聯酋合作探月,不僅幫助中東國家探索浩瀚的太空,還促進了國際間的知識共享交流,緊密了中國與中東地區的友誼。在與阿聯酋的合作中,我國以開放的胸懷,充分展示了中國作為禮儀之邦,為推動世界和諧穩定的決心。
禮文化助力解決大小事,本質上是對我們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和認可。弘揚優秀的傳統文化,讓來源于人民的優秀文化,回到人民之中;讓我們的優秀文化立時代之基,答時代之問;讓我們的文化主旋律越唱越響,文明之花馥郁芬芳。
(阜南縣中崗鎮 于家昕)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