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者,國之本也。”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須貫徹的“六個堅持”重大原則,“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正是其中重要一條。新時代波瀾壯闊的改革進程背后,“人民”是邏輯起點,也是價值旨歸。作為黨員干部要根植為民情懷,錨定改革方向;匯聚民智民力,激發改革活力;堅持問效于民,務求改革實效。
根植為民情懷,錨定改革方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一切工作都是為了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基層干部身處基層一線,要“接地氣”,“踩泥土”,當好百姓訴求的“代言人”,面對面”傾聽意愿、“心連心”了解訴求、“實打實”為民代言。把牢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價值取向,堅持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應。
匯聚民智民力,激發改革活力。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群眾路線在革命戰爭年代是勝利之本,在和平年代同樣是勝利之本”,強調“時代變化了,但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方法不能變”。作為黨員干部要自覺涵養“入山問樵、入水問漁”的改革智慧,從人民群眾中獲取“金點子”和“良方子”,匯聚民智;要學習“楓橋經驗””,健全以黨組織為核心的基層治理體系,全面深化“網格吹哨、部門報到”工作機制,整合調動更多力量賦能基層治理,凝聚民力,推進基層治理現代化。
堅持問效于民,務求改革實效。金杯銀杯不如百姓的口碑,金獎銀獎不如百姓的褒獎。工作干得好不好,群眾心中自有桿秤。黨員干部要把群眾呼聲作為改進工作的第一信號,把維護群眾利益作為工作的第一職責,把群眾滿意作為衡量工作的第一標準。堅持問計、問需、問效于民,以民聲定民生,讓實事真實施,使民意更滿意。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