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第七個“中國農民豐收節”到來之際,習近平代總書記表黨中央,向全國廣大農民和工作在“三農”戰線上的同志們致以節日祝賀和誠摯問候。最是一年秋光好,瓜果飄香谷滿倉。秋分已至,我們迎來了第七個中國農民豐收節,伴隨著“隆隆”的機耕聲喚醒了沉睡的鄉村,沐浴著豐收的喜悅,新農民辛勤耕耘,新農機馳騁、新品種落地、新農藝見效……一幅熱辣滾燙的好“豐”景正在神州大地徐徐展開。
調濃“碩果壓枝四野香”的“產業金色”,繪就“稻花香里說豐年”的鄉村振興好“豐”景。國以農為本,民以食為天。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只有把牢糧食安全主動權,才能把穩強國復興主動權。”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糧食總產量由1949年的2264億斤增加到2023年的13908億斤。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糧食產量更是連續9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必須讓“中國糧”來至“中國產”,“中國碗”端起“中國糧”。金色,是產業活力的源泉。喜迎豐收節,是美田彌望之下一片片金燦燦的“風吹麥浪”;是億萬農民每一滴汗水的見證;是黨中央年年以“一號”文件的高度重視;更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糧食安全的高度責任感。熱辣滾燙的產業好“豐”景彰顯著鄉村振興戰略成效,回答了“產業如何振興”的問題,是科學技術、實驗研究、實踐種植的有機結合,必須讓中國人自己的慶典“火起來”“紅起來”,熱熱鬧鬧。
調濃“芝麻開花節節高”的“振興紅色”,繪一幅“麥浪翻滾美如畫”的好“豐”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依然在農村,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依然在農村。隨著全面深化改革步入“深水區”,破解好城鄉二元結構,解決好農民富裕問題成為改革的“關鍵一棋”,只有讓農村成為“向往的生活”,農業成為“期待的產業”,農民成為“羨慕的職業”,鄉村振興戰略的最終目的才能實現。解決好新時代農業強不強、農村美不美、農民富不富的“三農”問題,繪就民富好“豐”景,就要汲取“千萬工程”的經驗,高舉黨建引領旗幟,堅持鄉村振興“一張藍圖繪到底”,不走“老路”,探索“新路”,將糧食、果蔬、養殖產業同二三產業有機結合,既要“協同”也要“錯位”,形成優勢互補,產生最大效益。要構建“村集體 合作社 村民”利益聯結機制,實現村集體“富起來”,農民錢袋子“鼓起來”。
用一抹“綠水青山繞田園”的“生態藍”,繪一幅“兩山排闥送青來”的好“豐”景。建良田、育良種、推良技、施良策,路相連、渠相通、旱能灌、澇能排、機可耕……豐收的季節是幸福的季節,是鄉村生態面貌煥然一新的幸福圖景。何以鄉村?從傳統人工耕作,到農機耕作,再到智慧耕作,從“會種地”到“慧種地”,無害化、綠色化迅速發展,為鄉村生態振興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新機遇。尋常百姓家,各種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拖著方的、滾著圓的,高科技、智能化成為另一派好“豐”景,奠定了鄉村振興“生態底色”。喜慶“豐收節”,共繪“新豐景”,要深刻認識到技術變革為鄉村振興帶來的紅利,搶抓機遇,乘勢而上,順勢而為,推動規模化種植、養殖,用成熟可控的技術為農民“減負”,為產業“增效”,讓辛勤勞動、不懈奮斗向著鄉村全面振興闊步前進,攜手共繪新時代農業農村現代化幸福好“豐”景!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