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是最忠實的記錄者,也是最偉大的書寫者。75年的風雨兼程,75年的砥礪前行。75年前新中國的誕生,是國家的重生,是民族的覺醒,更是每一個中國人心中最偉大的時刻。慶祝新中國成立75周年,不僅是對過往歲月的緬懷,更是對未來的熱愛與期盼。向祖國訴說,是我們共同的情感寄托。
2024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迎來第75個生日。這片古老而又年輕的土地上,每一寸沃土都承載著歷史的厚重,每一條河流都見證了變遷的波瀾。繪畫作為文藝創作的一種特殊形式,不僅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更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和時代意義,它既是時代變遷的見證者,也是民族精神的傳承者。
回顧中國美術的發展,美術工作者煥發出蓬勃的創作熱情,在美術創作上凝心聚力,創作出一大批體現新時代藝術高度的優秀作品。如國畫作品《江山如此多嬌》《粒粒皆辛苦》《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油畫作品《開國大典》《父親》《黃河》,雕塑作品《旗幟》《偉業》《追夢》,水粉作品《夜雨瀟瀟》等。美術工作者守正創新,生動表現中國精神、時代精神,作品的思想內涵、氣象格局和境界品格,形成了“以大美之藝繪傳世之作”的創作新格局,產生了廣泛的社會影響。
進入新時代,全國各族人民更加自信地行進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之路上,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積蘊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廣大文藝工作者堅定文化自信,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理念,努力記錄新時代、書寫新時代、謳歌新時代。深刻反映新中國成立75周年來取得的輝煌成就,深切感應時代主題和人民心聲。
“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當代中國廣大文藝創作者肩負新的文化使命,在實踐創造中進行文化創造,在歷史進步中實現文化進步,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凝聚磅礴精神力量。
“人民藝術家”王蒙曾言,“新中國的命運也是我的命運。新中國的成立、發展、建設是我一生的經歷,也是我創作的主題?!?/p>
走過75年,有過多少奮斗拼搏,就有多少豪情激蕩。千里奔涌,萬壑歸流。今日之中國,正在不斷匯聚起澎湃的偉力。
新征程上,中國廣大文藝創作者應堅持正確方向,堅持人民至上創作理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努力創作出新時代人民群眾欣賞、能夠提升文化素養的國家級乃至世界級藝術精品,為繁榮發展中國美術事業、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作出更大貢獻。
劉彥勇:浙江工商大學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美術學院高研班特聘教授,浙江省文史館特聘研究員,浙江省美術家協會會員、浙江省花鳥畫協會會員,中國作家協會書畫院浙江分院副院長。畢業于河南大學藝術學院,曾任河南大學藝術學院設計系主任,河南省美術家協會花鳥畫協會理事、女花鳥畫家協會副會長等職。
多次參加國內外畫展,14次在杭州、廣州、鄭州等地舉辦個展,出版有《劉彥勇 色語·印象》、《裝飾圖案構成》、《工藝》等專業著作與畫冊。在河南電視臺主講美術之路《圖案設計》專題,多幅作品被博物館或個人收藏。
國家高度重視文藝事業,深刻回答了新的歷史條件下文藝工作方向性、全局性、戰略性的重大問題,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為社會主義文藝在新時代的繁榮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
“除了漂亮的顏色,還是顏色”
——劉彥勇繪畫的色彩魅力
文/王福和
標題所用的這行文字是在劉彥勇教授一次畫展的留言冊上發現的,發現的那一刻,發現這行文字的表述與我對劉彥勇教授繪畫的視覺感很是吻合。于是在醞釀這篇文章時,便滋生了移花接木的念頭,將截取到的這行留言移花接木到這里,作為一位外行人觀賞畫作的標題。感覺上的愉悅,視覺上的舒適,或許將成為我面對繪畫藝術永遠不變的標準了。
身為文字工作者,即便接觸視覺藝術,第一舉動也習慣于從文字材料起步,先跟隨文字材料的導引小心翼翼地走進自己并非熟悉的領域,生怕哪一句外行者不小心的口未遮攔,釀成內行人口中的笑柄。劉彥勇教授歷次畫展的留言冊,便成為我打開劉彥勇繪畫殿堂的大門,走進她繪畫天地的一把鑰匙。寫作此文的靈感,也從留言冊上的一行行一段段文字開始生發,那有感而發的一行行一段段,便在我的眼前鋪展開來,引導我循文字的腳步步入未知的世界:
彩墨瀟灑,自成一家;驚艷脫俗,清新淡雅,水墨底蘊與現代裝飾完美結合;顏色艷麗,色彩豐富,具有很強的鑒賞性;感受到了顏色的運用也可以達到這樣的效果;彩墨反映出動靜態人生;斑斕色彩開心懷,自然元素滿人間;充滿了設計感裝飾感的畫面,每幅畫面的色彩都那么美麗;彩墨之詩,意象之境;筆法大膽,色彩奪目;濃墨重彩的作品里充滿著青春與活力;炫麗的色彩,獨特的風格;一幅幅彩墨世界,一幅幅驚艷之作,一次次敲擊心靈,劉老師的畫將我們帶入另一種彩色意境……
以上的文字是我從幾本已然泛黃的留言冊上抄錄下來的一些留言,雖然不是全部,卻從一個側面折射出賞畫人的基本心聲。這心聲又不約而同地指向了同一個關鍵詞——色彩,而構成劉彥勇畫作色彩的始作俑者便是留言冊中的另一個藝術指向——彩墨。是濃濃的彩墨使她的繪畫自成一家,自成一體;使她的畫作風格獨特,驚艷脫俗,這就充分佐證了筆者用作標題的那句留言:“除了漂亮的顏色,還是顏色”
談及自己的創作體會時,劉彥勇教授說:“潑彩潑墨,是我從前人那里學來的,張大千、劉海粟的潑彩潑墨,我受他們的影響比較深。我是在中國畫傳統筆墨的基礎上,多用了些色彩,這樣就豐富了中國畫的表現力。我借鑒了很多設計里的元素,也借鑒了很多不同的畫種,色彩的形象,色彩的視覺效果,我研究的比較多一點。如果你想讓自己的作品映入人家的眼簾,一下就喜歡上,就要靠色彩抓住眼球,這樣才能夠達到預期的目的。”
劉彥勇教授的彩墨畫有對傳統的繼承,也有在傳統基礎上的創新;有對其他學科的借鑒,也有在借鑒基礎上的突破;有對審美心理的研究,也有對多學科理念的融合。正是這種傳承與創新,借鑒與融合,使她的畫沒有千篇一律,也沒有千人一面,而是形成了真正屬于自己的畫風。誠如幾位留言者所感發的那樣:“有國畫的韻味,有水彩的清新。有油畫的厚重,有圖案的裝飾,”“把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把“墨汁暈染的痕跡和西方油畫風格交織在一起,”“表達了畫家對生活的感悟,對社會的深刻思考?!?/p>
曾有學人發出過這樣的感嘆:“在杭州做畫家是幸福的,在杭州做畫家又是痛苦的。幸福是因為杭州西湖本來就是一幅畫圖,能成為畫圖中的畫家能不幸福?痛苦是因為杭州聚集的畫圖與畫家太多,其中到底有多少畫家能被欣賞被記住呢”?我想,這應該不是個體的感嘆,而是群體的感嘆。不是個體的心聲,也是群體的心聲。這群體,就是千百年來無數位在杭州在西湖走過路過沒有錯過的歷代畫家。他們是幸福的,因為他們生活在杭州,創作在西湖。他們又是痛苦的,因為他們的名字他們的畫作或許很快就會被淹沒在杭州西湖這個名家倍出的藝術畫廊中。然而,在畫杭州畫西湖的畫家人海中,我們卻能一眼就認出劉彥勇教授的畫。用她自己的話來說,就是“我的畫老遠看過去,不用寫名字,不用看名字,大家都知道是我。”而人們一眼就能識別出就能辨出的標志性指向,就是色彩。劉彥勇繪畫的色彩魅力,就這樣成為她鮮明于畫界的藝術地標。
我手中的《劉彥勇色語·印象》就是一本畫杭州畫西湖的作品集。劉彥勇用“色語”為自己的畫作定位,用“印象”為自己的畫作導航,足見色彩在她繪畫中的地位,足見印象在她畫作中的比重。身為一名新杭州人,劉彥勇教授一經踏上這塊充滿溫度的土地,便“深深感受這座城市濃濃的人文關懷”。于是,她深深愛上了這座城市,“杭州的一草一花、一橋一亭都融入了”她的生命。于是,“靈魂隨著畫筆在舞動,釋放出對生命的詩意體驗,”這體驗促使她用色彩去營造畫紙上的天堂。
她的畫作中,有畫室里的仙人掌,有藍綠斑斕中的黃瓜葉;有“綠中有黃,黃中有紅,紅中間黃,白中透綠”的杜鵑牡丹,有“開遍畫室,開遍世界”的蝴蝶蘭;有“神秘、時尚、現代與開放”渾然一體的姹紫嫣紅,有錢塘江邊百草園般的夏日校園;有“在心中一點一滴放大,溫暖了漫長的歲月”的午后暖陽,有“點綴在花叢中,盡賦一段悠悠落花情”的牡丹花燃燒的火焰;有書房里“高潔無暇、清雅淡香”的白菊花,有“古人愛之、贊之、畫之、誦之”的山澗雛菊;有溫馨祥和的風和百鳥鳴,有陽光下怒放花朵的燦爛;有黃玫瑰的典雅高貴,有朵朵秀羅裙的風韻麗質;有“打破常規并賦予寓意的”歪瓶雅菊,有“借鑒扎染的表現方法”的特殊畫面;有“撿上幾片玉蘭葉,加上幾枝野草”就“略有幾分醉意”的陋室雅趣,有西湖角落里“不經意間給你帶來驚喜和希望”的驚艷;有“獨自花間醉,誰人與我同”的藍繡球,有繁星月色下的夢西湖;有錢王祠寒風中枯萎搖曳的殘荷,有植物園喜迎陽光的向日葵花瓣;有綠蔭下的蘇堤繁花似錦的春天,有“充滿陽光和歡快色彩”的太子灣;有“花苞苞像葡萄籽”般的風信子,有五光十色開遍角落的郁金香;有高麗寺的寧靜致遠,有嬋娟池影里的“一縷幽香燒,千叢綠意凝”;有“清香不染塵”的荷之葉,有“不染淤泥,不染是和非”的冰之清,玉之潔;有“柔美、朦朧與神秘”的霧西湖,有“意靜遠,心高潔”的淡菊若幽蘭;有“艷麗脫俗,清香淡雅”的白菊花,有寧靜與清新的野菊花;有潺潺小溪中流淌而下的水帶花香,有漫山花海的神秘蕩漾;有房前屋后的青青綠綠,有遠離都市的鳥語花香;有陽臺上的鄰家世界,有飄舞在畫案前的云淡風輕;有“德馨溫雅意悠揚”的西溪晨語,有天然大氧吧的鳥兒的天堂;有“嚴冬第一枝”的傲雪紅梅,有彩墨潑出來的國色天香。
立體的,平面的;具象的,抽象的;明晰的,朦朧的;隱喻的,象征的;繽紛的,麗質的;炫目的,清新的;油畫的,水墨的;寫實的,寫意的;傳統的,現代的;養心的,養眼的;養神的,養肺的,如此種種,都在畫家的筆下,用五顏六色的畫墨潑將過來,潑灑出來,潑彩出一幅幅“除了漂亮的顏色,還是顏色”的美麗杭州,“除了漂亮的顏色,還是顏色”的魅力西湖。在色彩的天地中飽覽色彩,在色彩的畫廊中享受色彩,在色彩的畫紙上圖寫著“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的永恒詩章。
文字的領域里,有文如其人一說;書法的天地里,有字如其人一談;繪畫的殿堂中,畫如其人也真真切切地表現在畫家身上和畫作之中。追求色彩的人往往熱愛有色彩的生活,色彩斑斕的畫作大多折射著畫家色彩斑斕的內心世界。有人看了劉彥勇教授的畫展后心情愉悅,有人看了劉彥勇教授的畫作后寫下“天堂美之魂魄直抵人心”的留言,有人則直面劉彥勇教授發問:“你前半生是否沒有受到過殘酷的打擊?因為看到你的畫面都是陽光燦爛?!比绻麤]有色彩斑斕的心靈,就不會有色彩斑斕的生活;如果沒有色彩斑斕的生活,就不會有色彩斑斕的畫面。美麗的杭州,魅力的西湖,又為斑斕的色彩和斑斕的生命錦上添花。
寫到這里,想起《劉彥勇色語·印象》中一篇名為《心里的陽光更加燦爛》里的幾行文字,并以這文字作為拙文的結尾:
藝術融入生命,靈魂在運動,心中的情懷在釋放。彩墨畫,近百年來,從林風眠、徐悲鴻、劉海粟到吳冠中,他們均在這一領域卓然而立。劉教授彩墨畫,境從心生,筆隨意轉。色彩燦爛、用色超絕。濃郁滋潤、別具章法。登峰造極、渾然天成。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