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習近平文化思想在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上正式提出,這一思想體系深刻闡明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根本遵循和發展路徑。從歷史、時代、世界的角度出發,洞悉習近平文化思想下的文明進步、社會發展與國際交融。
審視歷史長河,文化乃文明進步之基石,習近平文化思想鋪就文化建設新路徑。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根基。9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陜西省寶雞市寶雞青銅器博物院考察時,久久注視著國寶級青銅器何尊,其上銘文有“宅茲中國”一詞,是迄今為止“中國”一詞的最早文字記錄。“中華文明五千年,還要進一步挖掘,深入研究、闡釋它的內涵和精神,宣傳好其中蘊含的偉大智慧,從而讓大家更加尊崇熱愛,增強對中華文明的自豪感,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一代一代傳下去。”通過深入挖掘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結合時代要求不斷創新,為新時代文化建設提供了豐富的思想資源和強大的精神動力,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
把握時代脈搏,文化乃社會變革之動力,習近平文化思想鑄就文化發展新航標。面對國內外環境的深刻變化,這一思想強調文化在凝聚共識、振奮精神、引領風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文藝創作精品頻出,如《尋古中國》《非遺里的中國》《長安三萬里》等影視作品屢創收視佳績和火熱票房,歌劇《運河謠》等一大批文藝精品力作抒發人民奮斗豪情、傳遞民族精神之光。同時,文化服務和文化產品供給機制不斷優化,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更加完善,一批符合時代審美、貼近百姓需求的“小而美”新型文化空間直達家門口,讓群眾共享文化發展成果。這些舉措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價值引領、精神支撐和智力支持,激發了全社會創造活力和文化自信。
洞悉世界風云,文化乃綜合國力之精魄,習近平文化思想繪就交融共贏新畫卷。文化興則國運興,文化強則民族強。在全球化深入發展的今天,文化軟實力已成為國際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從首屆“良渚論壇”到2024北京文化論壇,一系列人文交流活動開創世界各國文化交融、民心相通新局面。第78屆聯合國大會協商一致通過中國提出的設立“文明對話國際日”決議,中國理念、中國方案正越來越多地成為國際共識。這些努力提升了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為構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國際文化秩序貢獻了中國智慧和力量。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