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持續推進
——“兩山”行動守護綠水青山
在隴南實踐“兩山”理論中,不斷推進一項行動,就是用“兩山”行動,全力保護2.79萬平方公里的綠水青山。
這項行動是一個長期過程,必須用嚴格的制度和標準來保護綠水青山。這是隴南的信條。
言出必行。近年來,隴南始終堅持“在開發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積極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積極推進中央和省環保督察舉報問題整改,深入開展環境安全隱患排查整治,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包括劃定保護紅線、調整自然保護區區劃等。
全市水、大氣污染治理成效顯著。尾礦庫監測預警應急指揮系統建設進展順利。自然災害監測預警指揮系統的建成……標志著隴南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臺階。這既是保護生態環境保護,又是發展經濟的正確做法。關系的具體實踐也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
武都區江南公園 李東 攝
“這幾年,隴南的空氣、環境越來越好,住在這里很舒服。”蘭州市民趙麗萍退休后去過全國很多地方,但她每年都會選擇在隴南生活一段時間。
“我很喜歡這里,在不知不覺中我可以放松身心。”趙麗萍說,她不僅帶著家人來到隴南,她的很多朋友、同事也對隴南著迷,每到節假日都會來這里。 。
為了讓面積2.79萬平方公里的隴南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隴南用嚴格執法懲治破壞生態、污染環境的行為,用完善的體制機制保障和促進生態文明建設。
——持續開展環境保護“三同時”和“散亂污”企業和工業園區整治專項執法檢查;
——印發《隴南市建設項目環評審批“放管服”改革工作方案》;
——進一步加大環境保護考核權重,突出“黨政同責、一崗雙責”考核,對生態環境保護實行“一票否決”;
……
成縣集豐鎮廠溝村同村路張平良 攝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隴南沒有批準新建水電站,也沒有批準破壞環境的項目。提高環保門檻,對高污染項目實行“一票否決”。雖然影響了經濟增長,但卻為后人留下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綠色銀行”。
特別是今年以來,隴南部署全市集中排險整亂行動,不斷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美麗鄉村不斷“升級”。一個個美麗的村莊“散布”在綠水青山之中,散發著自然、清新之美。
綠色發展煥發新面貌。這幾年,白龍江畔定期有成群美麗的白鷺來這里過冬,而且數量逐年增多。鳥類的本能選擇,為隴南的生態故事寫下了生動的注腳,見證了這座城市保護綠水青山的成果。
白龍江畔白鷺棲息 冉創昌 攝
目標堅定而明確
——我們既要金銀,又要綠水青山。
在隴南踐行“兩山論”時,有一個目標堅定而明確,那就是做到金山銀山、綠水青山并重,實現生態美、產業繁榮的有機統一。和人民富裕。
小康社會不是全面的,生態環境質量是關鍵。
基于此,近年來,隴南堅持把環境保護、鄉村振興、脫貧攻堅結合起來,融入生態文明建設進程中,讓人民群眾在享受經濟發展帶來的物質成果的同時,也獲得生態文明建設帶來的紅利。文明。 “綠色福利”。
“現在,每逢周末或者節假日,村里來的游客非常多,非常熱鬧。”徽縣大河店鎮三泉村村民劉曉做夢也沒想到,他生活了大半輩子的貧困山溝,居然能靠山山水水吸引越來越多的外來游客。
“現在我兒媳婦已經辭去了城里的工作,回來做零食生意,收入比以前高了很多。”劉曉笑著說道。
確實,先進的綠色發展理念,讓好的生態資源逐漸“變現”到了老百姓手中,實現了從過去的砍伐樹木、翻山越嶺賣,到現在賣風景、賣生態的宏偉轉變。坐在他們家門口。
“把生態環境優勢轉化為生態農業、生態工業、生態旅游等生態經濟優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近年來,隴南人民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道路,轉變發展理念,堅定不移依托良好生態優勢,跳出資源瓶頸,實現高質量綠色發展。
徽縣金徽礦業風景區 賈漢峰 攝
在實踐中,隴南摒棄舊的發展方式和模式,立足生態資源稟賦,圍繞“山水”問題,大力培育白酒釀造、農特產品加工、現代制藥等優勢產業,形成了一批綠色、有機、無公害農產品品牌,進一步提升綠色經濟發展效益。
值得慶幸的是,隨著生態文明建設的推進,隴南人民的生態環境意識更加強烈,綠色行動意識更加自覺。
如今,在隴南,隨著全區無垃圾活動的不斷推進,綠色環保理念也走進千家萬戶。在隴南,勤勞節儉、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費理念推動全社會形成更加綠色環保的新潮流。
“保護環境從我們每個人做起,從每一件小事做起。”這種環保理念不僅在隴南干部群眾中口口相傳,也重塑了人們的生活方式。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條路直指可持續發展;這條路承載著民生關切;這條路迸發出群眾的智慧。這一科學結論展現了隴南豐富而充實的全球格局。
行走在綠水青山之間,今天的隴南將展現出獨特而精彩的綠色發展。
(記者/王芳)
小龍推薦閱讀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