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新世紀以來,尤其是最近十多年來,國內學界已經非常重視學術規范問題,各類論文的查重要求也非常嚴格了。
但是,這些舉措還是沒能預防論文抄襲事件的發生。那種直接抄襲自簡體中文論文的現象已經很少見了,論文抄襲呈現出明顯的新趨勢。
第一個趨勢,“翻譯式抄襲”成為論文抄襲案例的主體。
近期曝光出來的諸多論文從類型上來說都屬于“翻譯式抄襲”,原因很簡單:近年來國內學界加強了各類論文(學位論文、學術論文)的查重工作,但“翻譯式論文”無法通過查重軟件被識別出來。
所以就會出現兩種“翻譯式抄襲”的方式:第一種,抄襲者本人“親自”動手,以語種翻譯或者繁體轉簡體的方式“搬運”各語種論文和繁體中文論文;第二種,論文槍手“搬運”各語種論文和繁體中文論文,然后兜售給抄襲者本人。
我甚至大膽設想:抄襲者本人向論文槍手付款前甚至也進行了論文查重,發現重復率不高之后才放心地付款了。
第二個趨勢,涉嫌抄襲的論文不少有導師或機構領導的署名。
以前涉嫌抄襲的論文署名大多只涉及抄襲者本人,很少有導師或其所在機構領導的署名。
但是,近年來被曝光出來的相當數量的論文有導師或者其所在機構領導的署名,甚至位列第一作者。
這種新現象的出現不排除與近年來高層次期刊論文發表難度提升與看重發文者的職稱或者職務身份有關。在讀研究生單獨署名發表高層次期刊論文的難度逐年加大。
除非導師或機構領導能夠在論文發表后第一時間即向期刊表達了自己不知情并以此提出撤稿要求,不然很難證明其對論文發表和自身署名毫不知情。畢竟,這些被曝光出來的涉嫌抄襲的論文都已經發表數年了。
第三個趨勢,抄襲者用這些抄襲的論文建構了一個“學霸”人設。
以前的論文抄襲案例大多是單人單篇,要么是學位論文,要么是某一篇學術論文。
但是近期的案例顯示,有些抄襲者是“一路抄上去的”,多篇論文都被證實為抄襲。而其個人也在被曝光前憑借這些抄襲論文建構了一個奮進的、不斷攀高的“學霸”人設。通過這些發表在高層次期刊上的抄襲論文,他們獲得了各種稱號、獎金和榮譽。抄襲者的膽子不可謂不大。
當然,抄襲情事一旦曝光,一切辛辛苦苦建構的“學霸”人設一瞬間就歸零了。
還是那句話說得好:所有命運饋贈的禮物,早已在暗中標好了價格。
為學者且行且珍惜。
(作者陳良飛系澎湃新聞政治新聞部總監、港澳臺新聞部總監,高級記者)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