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銀行板塊持續走強,中證銀行指數已7連漲,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上海銀行等在盤中均創出歷史新高。
其中,建設銀行報收9.22元/股,漲1.54%,總市值15758億元;工商銀行報收7.14元/股,漲1.28%,總市值23531億元;農業銀行報收5.42元/股,漲0.93%,總市值18588億元;中國銀行報收5.68元/股,漲0.35%,總市值15420億元。
上海銀行更是在近3個交易日連創新高,18日報收10.59元/股,總市值站上了1500億元。另外,興業銀行、廈門銀行、長沙銀行亦漲幅靠前。
今年以來,中證銀行指數累計漲幅達到3.41%,上海銀行漲幅居首,為15.74%,齊魯銀行、渝農商行、興業銀行、重慶銀行均漲超10%。
值得注意的是,銀行股近段時間以來屢創新高,也被市場解讀為降準降息的前兆,此前,央行曾多次表態要擇機降準降息,有市場觀點認為目前時機可能已經成熟。
去年以來,央行進行了兩輪降準,分別為2024年1月24日和2024年9月27日;3輪降息,分別為1月22日、6月20日、9月20日。
第一財經根據歷史數據統計,降準降息的前后,銀行股大多有不俗的表現,比如2024年1月1日-2月22日期間,中證銀行指數漲12.9%;9月12日-10月8日期間,中證銀行指數漲21.9%。
銀河證券研報指出,央行公布2025年3月金融數據,社融信貸增長超過預期,資金活化程度提高。政府債繼續發力支撐社融。關注有效信貸需求改善的持續性。貨幣政策適度寬松狀態延續,降準降息預期增強。大行增資開啟,基本面積極因素累積,利好銀行信貸投放和資產質量。
湘財證券分析師仇華認為,預期2025年存款準備金率的調整次數可能也為兩次,預期降準發生在2025年4月和7月,釋放資金1.5萬億元左右。預期LPR下調時間滯后于降準,全年降幅在25BP左右。
招聯首席研究員、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董希淼認為,從目前金融數據分析,短期內LPR下行的可能性降低,而降準的必要性更大。
“二季度,可實施全面降準0.5個百分點,進一步傳遞出提振投資者信心、維護資本市場穩定的明確信號。降準可釋放長期穩定的低成本資金,有助于進一步降低銀行資金成本,推動銀行更好服務實體經濟,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為應對外部沖擊、穩定資產價格等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他說。
目前,已有35家上市銀行披露2024年業績,合計營收基本持平、歸屬凈利潤增長2.4%。展望2025年,國泰海通證券分析師劉源預計,2025年上市銀行的營收壓力略大于2024年,凈利潤增長中樞較2024年微降,但仍有望保持正增長,資本充足率和分紅率延續平穩。
幫企客致力于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財經資訊,想了解更多行業動態,歡迎關注本站。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